“顧客希望我們能夠實踐更多的ESG”、“產品成分可不可以提高更多的回收料比例”、“我們公司舉辦活動可不可以更ESG”、“我們公司產品或服務可以呼應ESG”……,最近ESG或類ESG名詞環繞在企業的各項營運活動中,愈來愈多的公司發行ESG報告書、發表對氣候變遷議題回應的作為。
對一些部分公司而言,“ESG”被認知是一個規范,引導企業合規性地遵守各項要求及倡議,而不少研究調查指出,ESG除了是一個規范、驅策企業的行動力,更可視為一種企業價值——“當組織能把ESG價值內化”,即可體現許多具體貢獻。
ESG可以促進組織哪些具體貢獻?
當企業將ESG價值內化的過程中,如何評斷成效呢?以“風險”、“信息”和“戰略”三個論述視角,歸納以下ESG實踐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關鍵機制:
1. 信息透明,降低風險
ESG實踐可以降低企業運營和治理的內部風險,例如:上市公司發布ESG評級可降低公司代理人的信息不對稱,從而為永續發展奠定基礎,而實務上ESG也被投資者視為防范尾部風險(Left-tail Risk)的保障措施,有效降低股價尾部風險。從信息透明的角度來看,企業ESG實踐的行為向大眾展示了企業內部發展狀況的信息,ESG揭露也能減少投資者之間以及投資者與管理者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監管成本,減少管理層投機行為的可能性。
2. 提高員工滿意度及認同感
企業在內部開展ESG活動并定期公開發布ESG報告書,借此可向內部員工傳遞良好的信息及永續意識,提高員工滿意度及對公司的認同感。對于外部市場而言,企業ESG責任的管理實踐塑造了具有良好聲譽的企業形象,同時對于人才市場有機會吸引更多員工。企業在宣告符合ESG并發表其內容時,也應誠實報道ESG議題,以免成為“漂綠(Green-washing)”的企業。
3. 戰略視角,提高公司聲譽
對于企業來說,不能僅關注股東和債權人等利害關系人,還需建立和維護與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其他利益相關者(如:顧客、非營利機構NGO、員工)往往更關心環境影響和社會人權等問題,而不是股東價值最大化。因此借由ESG報告書,可以與既有及潛在的利害關系人建立信任與合作關系。這種積極的關系可以幫助企業獲得這些群體的長期支持,也可降低隱性和顯性的談判、簽約及交易成本。
當組織成員能充分認同公司執行ESG的各項價值時,這些外顯出來的行為及價值可協助組織創新,員工充分把ESG價值內化后,更能加強企業創新。
企業成功案例分享
case?環保創新及永續賦能
一家制造公司意識到環保是重要的ESG價值,于是開展了內部環保活動,減少廢棄物的產出和能源浪費。在一次內部集會中,一名員工提出創新想法:是否能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用于制造新產品?這個構思獲得公司的支持,他們成功地開發出一個全新產品線,使用高比例的回收料,為公司節省成本的同時,更獲得顧客對環保產品的高度認可,此項“ESG”創新也創造了公司的新產品。
case?社會參與
一家房屋中介公司認為ESG價值中的社會參與是必要的,因此決定舉辦ESG活動,邀請員工參與當地社區相關的慈善事業。活動中,公司員工和當地居民一起清理公園和社區環境,同時與孤寡老人互動,提供實質幫助和陪伴,這場活動也增加員工對公司價值的認同感,同時也讓企業在當地社區贏得了更好的聲譽,吸引更多人才和顧客,此“ESG”價值奠定企業深耕地方的厚實實力。
case?資源節約
一個能源科技公司深知ESG價值中的資源節約的重要性,因此開始在內部進行節能減排的措施。他們有序的通過內部碳定價機制投資新技術和設備,致力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公司內部也開始開發成熟量產的節能商品。這些努力不僅幫助公司符合ESG的要求,使他們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并滿足及回應日益關注氣候變遷和環境議題的消費者需求,成為大眾一致稱贊的環境優等生。
這些例子顯示了ESG實踐對于企業創造價值的重要性。組織通過內化ESG,不僅能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取得積極的影響,還能促進創新、增強企業聲譽、降低風險,從而實踐永續精神。如果能從這角度認知ESG,則ESG不會是企業的緊箍咒,而是企業成長的助力,我們可以說“企業創新,從ESG開始”。我在實際協助企業推動ESG的輔導經驗中,也看到了許多成功的案例。
因此,組織在認識或定義ESG時,不要僅是將ESG作為一項標準或規范,而是開始內化組織的ESG價值。組織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內化ESG價值呢?所以通過發表ESG報告書、盤點公司的ESG作為,并針對相關標準檢視現況、厘清公司待強化的項目,并開始定出相關依循規則,通過持續改善之精神,穩健成長為一個具有ESG價值的永續公司。
那么,實踐ESG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先從認知“ESG”,逐步實踐ESG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