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龍源電力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2025年上半年,龍源電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可持續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優化實施“12355”工作思路,牢固樹立“旗幟領航、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工作導向,全面建設世界一流新能源科技領軍企業。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控股裝機容量為4319.67萬千瓦,全部為可再生能源。其中風電3139.57萬千瓦,光伏1179.49萬千瓦,其他可再生能源0.61萬千瓦。上半年取得合并營業收入156.5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9.62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3.75億元。
壓實安全責任,安全運營平穩有序。牢固樹立“從零開始、向零奮斗”的安全理念。全面推進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設,深度融合數智化平臺應用,提升安全環保管控水平。修訂完善積分考核辦法,深化安全積分制應用,以剛性約束促進管理提升。系統加強安全風險防控,全面落實安全環保一號文任務,扎實筑牢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防線,開展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開展安全管理提升和作業現場全面整治專項行動。持續深化防范生態環保風險,順利完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專項督導,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系統防范生態風險。上半年,公司累計完成可再生能源發電量396.5億千瓦時,同比上升12.73%。
多維前期開發,優化未來資源布局。保持規模發展與質量效益并重,響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優化發展導向,積極踐行“五個示范”,全力推動寧夏騰格里、甘肅巴丹吉林“沙戈荒”風光大基地項目,加強江蘇、福建等區域海上風電拓展,打造具備龍源特色的國家標志性新能源基地。優先爭取中東南部消納有保障且電價相對較優區域的競配指標。精準科學合理實施“以大代小”項目,結合鄉村振興,爭取項目連片開發,因地制宜推進共享儲能項目,結合下游市場有序布局綠電制氫(氨)項目。加快布局,深度謀劃推動深遠海項目。上半年,公司新取得開發指標475萬千瓦,其中風電298萬千瓦,光伏177萬千瓦。
推進精品工程,增量做優質效雙升。遵循“優設計、降造價、高質量、嚴變更、促項目、防風險”管理理念,建設“工期短、造價低、質量優、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強化基建項目全過程管控,加強初設審查,嚴控設計方案、工程量及造價。嚴把招標最高限價審核關,合理把控最高限價,加大集采力度,持續擴大集采范圍,通過集采降低設備成本。嚴把工程實施造價管理關,加大工程量審核關,籌備工程造價管理中心,開展全過程造價管控。公司所屬天津濱海新區龍源海晶鹽光互補項目、龍源江蘇射陽200MW/400MWh共享儲能電站項目榮獲“2025年度電力優質工程”。上半年,公司凈新增新能源控股裝機容量205.35萬千瓦,其中風電98.69萬千瓦、光伏109.66萬千瓦。
強化營銷創效,存量增效持續深化。積極應對電力市場建設全面加速和新能源全面入市形勢,深化“六位一體”營銷體系。動態優化交易策略,實現中長期與現貨交易精準銜接,量價統籌追求最優。通過與電網溝通、開展省間交易、儲能充放電等方式,多措并舉降低限電影響;緊盯補貼資金回收和補貼清單管理。優化公司營銷機構,實現生產營銷全流程協同貫通。建強營銷隊伍,全面開展營銷人員多層次培訓和電力交易競賽。一省一策”著力推進龍源電力市場營銷及輔助決策管理系統建設,通過數據管理、市場分析、市場預測、功率預測等功能提升交易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上半年,風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22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光伏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273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
拓展綠電綠證交易,兌現綠色環境價值。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建立綠證集中統一管理模式,確保綠證“應領盡領”,最大化兌現綠色環境價值。積極參與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市場建設。自主研發的“碳排放數據區塊鏈上鏈存證系統”通過中電聯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積極開發江蘇和福建海上區域的3個CCER項目,開發上海碳市場8個分布式光伏碳普惠項目,儲備各類碳資產。上半年,完成綠電交易41.4億千瓦時,同比增加41.67%;綠證交易423.2萬張,同比增加81.46%。
深化數字化賦能,科技創新動能增強。深入踐行“1234”科技創新工作思路,合力攻堅關鍵領域。國家重點專項“多場景風電場規劃設計關鍵技術及軟件開發”、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風機葉片與光伏板表面防冰涂層的制造與應用”成功獲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多類構網型設備接入下省級送端電力系統安全高效運行示范工程”項目已獲立項?!逗I巷L電場海底電纜運行在線監測系統技術導則》獲國家能源局批準實施,填補行業空白。“極端氣候下風電機組防除冰技術攻關與工程化突破”等5項科技成果經權威機構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公司精心打造全球首個千億級發電行業大模型——“擎源”大模型的新能源板塊,覆蓋市場營銷、生產運營、設備維護、技術監督、安全環保5大核心業務域,7大智能應用場景和20個專業智能體。上半年,公司申請發明專利56件、實用新型專利21件;頒布執行國家標準2項、行業標準1項。此外,公司成功獲批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托單位”,獲準設立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高層次人才培養與技術攻關搭建優質平臺。
優化融資結構,持續挖掘資金效益。密切關注政策導向,用足用好綠色金融政策,不斷優化融資結構,主動開展存量貸款置換,壓降存量貸款資金成本。擁有充足的金融機構授信,同時具有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質,確保多渠道融資通暢。通過剛性資金計劃、資金歸集與調配等措施,實現資金的時間價值最大化。上半年,公司發行4期超短融資券、6期中期票據,并成功發行1期綠色中期票據,共計人民幣220億元。資金成本保持行業優勢。
精準深耕國際,海外開發積極穩健。公司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聚焦“五好”國家,加強中國周邊國別和金磚國別研究,一體化統籌項目發展與風險防控,高質量開展境外新能源項目工作。深耕南部非洲市場,穩妥開拓中亞和中東市場,研究拉丁美洲市場機遇。高質量開展對外交流,注重與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投資企業開展國際合作。南非、博茨瓦納、中亞等地區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上半年,累計取得6個境外新能源項目,共計144萬千瓦遴選審批。持續強化境外資產管理,開展境外專項治理工作。加拿大、南非、烏克蘭在運風電項目運營情況良好。
以ESG為驅動,賦能公司高質量發展。董事會高度重視對ESG績效的管理,將核心指標納入經營管理層的關鍵業績考核,確保ESG戰略落地見效。公司持續升級ESG數字化信息披露系統,已連續三年發布經第三方鑒證的獨立可持續發展報告。深入踐行ESG理念,強化業務協同融合,組織開展生態環境影響后評價及鳥類監測評估工作。積極探索將供應商碳足跡報告要求納入采購管理體系,推動供應鏈綠色低碳轉型。公司參與制定《供應商ESG評級指南》團體標準,并連續三年入選《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