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源電力嚴格遵循港交所和深交所關于氣候相關披露準則的要求,逐步完善氣候變化治理架構,積極開展氣候變化相關風險與機遇識別、評估與應對工作,多措并舉提升氣候變化相關議題的績效表現。
治理
2024年,公司成立氣候變化工作組,在公司可持續發展領導小組領導下,聚焦“雙碳”目標設定、減碳路徑規劃、氣候風險評估與應對策略制定等落實相關工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助力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目標。
公司持續完善氣候變化相關的規章制度,提升內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規范性與協同性。2024年,制定《極端天氣應對管理實施細則》以及《應急值守管理實施辦法》,確保極端事件發生時有明確的行動指南;制定《碳排放及碳交易管理辦法》,為科學碳資產管理、控制履約成本,防范風險提供了制度遵循;修訂《綠色電力證書開發與銷售管理辦法》,優化綠證銷售管理流程和銷售方式;制定《節能減排管理辦法》,將節能減排工作融入基礎管理、工程建設、生產運行、技改工作等全流程。
戰略
龍源電力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和機遇,提前謀劃,科學應對極端天氣,增強適應力,提高公司韌性;通過加大新能源投資,精進碳資產項目開發與管理,實施節能減排等舉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實現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
應對極端天氣
公司強化極端天氣防控,日常推行“季度全排查+汛期月排查+預警后專項排查”機制,規范編制應急預案,開展培訓和演練提升應急保障能力。依托氣象數據融合與智能監測,實現72小時分級預警及動態風險評估,制定差異化防護策略。
公司深度鉆研極端天氣對新能源企業生產運營的潛在影響,以江西龍源公司為研究對象,科學統計、系統分析了低溫、極端降水及雷擊事件等實體風險造成的影響,創新性提出了系列針對性強、操作性高的應對策略,旨在精準防范和化解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提高公司適應力,為新能源行業構建氣候變化韌性發展模式提供可復制經驗。
供應綠色能源
龍源電力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持續增加新能源發電量。2024年,成功發行1期綠色中期票據25億元,為新能源項目開發提供有力資金支持。公司新能源發電量68,383.22吉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759.44萬噸,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做出了積極貢獻。
公司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建立綠證統一管理模式,編制建檔立卡資料清單,確保綠證“應領盡領”;充分發揮新能源規模優勢,強化綠證高效運作,拓寬銷售渠道,在中國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平臺、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和廣州電力交易中心綠證認購平臺均實現交易,最大化兌現綠色環境價值。報告期內公司綠電和綠證交易量同比增長達288.84%、140.83%。
本年度公司通過出售江陰蘇龍火電廠股權,解除《南通天生港發電有限公司股東投票權行使協議》,僅有的兩家火電廠不再納入龍源電力合并報表范圍的方式,實現碳減排276.7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深耕碳資產管理
公司積極開發和參與各類碳項目,活躍于VCS和CCER交易市場,通過合理的碳交易策略助力減排目標實現。多個海上風電和林業碳匯CCER項目完成審定和公示流程,申報上海分布式光伏碳普惠項目。所屬的碳資產公司共完成VCS交易48,465噸減排量。所屬的天生港火電廠使用5萬噸CCER與329.96萬噸碳配額完成2023年度清繳履約。
公司深入開展碳足跡、碳交易前沿研究,參編我國產品碳足跡領域通則國標《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和指南》(GB/T24067-2024),發布國內首個全市場碳價格指數——“龍源碳配額綜合價格指數”,自研的“碳足跡多維量化智算平臺”和“碳盤查數字化管控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行業技術空白。
風險和機遇管理
將氣候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流程,持續優化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強化氣候風險管控。識別氣候變化相關的物理風險、轉型風險和潛在機遇,評估短期和長期風險機遇對公司主營業務及財務狀況的影響,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舉措。
指標與目標
我們持續跟蹤監控排放情況,統計并披露相關指標,為2025年設置未來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奠定基礎;運用國際前沿的氣候模型,開展氣候變化情景分析,評估其對公司發展的潛在影響;擴大綠電綠證交易規模,深入推進CCER和VCS項目開發;探索構建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管理體系,加強碳足跡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