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即多元、公平及共融)成為企業競爭力的一環,適逢震旦月刊54周年,采訪點點善召集人葉文宏,談如何通過創意面對社會議題,用全新視角讓社會、消費者、社會弱勢看見彼此的優點,因為共感而合作,成就善的循環。
唐寶寶、視力受限者、思覺失調癥患者、罕病病友,這些名詞背后是一個個被身心靈困住,卻渴望自我實現的個體。他們缺的不是同情,而是機會。點點善擅長發覺身心受限者的天賦,通過設計師與他們共創,將作品商業化。點點善出于公益之心,卻用商業模式決勝負!

用設計讓身心受限者天賦被看見
2016年臺北市舉辦“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成為熱門話題,而如何通過設計解決社會問題也成為點點善創立的契機。
當年點點善團隊參與了一場陪伴社會弱勢創作工坊,過程中他發現孩子們的世界天馬行空,畫作別有趣味,于是設計師們保留孩子原有線條后加入巧思共同創作,而這些作品也應用于當時捷運出口,路過的民眾都忍不住停下觀賞。而2017年世大運周邊商品亦源自點點善與身心受限者共創圖像“五小福”,當時也創下銷售佳績。點點善讓身心受限者與共創設計師獲利同時產生,以社會企業之姿投身商業環境迄今邁入第十年。
身心受限者行動無法自如,但內心宇宙澎湃瑰奇,葉文宏道出陪伴創作的意義在于幫助他們展現自己,因而得到情緒上的穩定。例如:思覺失調癥患者因藝術創作陪伴,舒緩身心靈,就有機會減少用藥,降低身體的負擔。同時對照顧者來說,也可獲得一段喘息時間。
跟唐寶寶互動也不只是畫畫,由于創作過程要用筆,所以通過握筆訓練他們的肌肉、減少萎縮,使他們在操作工具上更得心應手,對其生理健康也有幫助。而心理層面,除了讓他們發揮想像力,得到成就感,而陪伴創作者也在那段童言童語、純真創作時光中卸下壓力。
葉文宏引用西班牙畫家畢卡索名言:“我用了一生,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他認為孩子們的創作和線條純粹,沒有專業的過度雕琢,反而引起更多人的共鳴。點點善做的是通過設計師共創,讓商品導入社會創新模式后更受歡迎。
點點善曾獲得多項國際大獎,包含世界四大設計獎之一Good Design Award的“Good Focus Award(社區設計獎)”和“Best100”兩項大獎;也獲得“社會影響力獎”肯定,并且是臺大“利他獎”得主。
在疫情期間葉文宏就讀臺大EiMBA,期待在社會創新的策略思考更上層樓!期間報名有校園諾貝爾獎之譽的霍特獎(HultPrize),“這是一個很嚴謹的獎項,不只是提書面簡報,還要交合作意向書和具體的商業模型。”于是他把原本實體運作的點點善變成數字版并取名“cooseii”(“姿態、架勢”)。他笑說:當時只想到站上聯合國舞臺時,可以告訴全世界!就覺得帥氣得不得了。最終擊敗15,000多支隊伍,獲得六強的佳績。
值得一提的是,葉文宏期待民眾在愛心支持外,還能看見弱勢孩子們的天賦與創意,讓這些作品真正走進生活,被大眾喜愛。
以點點善的服務能量為例,頂多可以帶60個孩子,一個月4到6次。后來帶孩子作畫,通過設計師共創,再把圖像授權給企業,這已經是服務范圍的極限。而轉身為cooseii后,服務人數由60位增加到近300位。未來期望在東南亞有人陪伴社會相對弱勢創作,完成后上傳云端,再由國際設計師進行共創,圖像傳到cooseii影響力圖像授權平臺,跨國企業有興趣就授權其使用。
他進一步指出,點點善也把這行動進行社會影響力評估,每月都在cooseii網站上揭露,當企業購買點點善的圖像授權,即有20%分潤給參與創作的社會弱勢,并可獲得影響力數據報告,可應用于企業永續報告書內容。這就是點點善agoood之所以有三個O的原因:這意味著“企業、消費者和社會弱勢”這三個點都可以通過點點善彼此合作,互惠互利。
捍衛社企獲利天職 堅持做好的事情
葉文宏強調,點點善是社會企業,必須有獲利支撐才能營運,只是社會企業不管是物流或產品或人力資源等,會有社會議題的視角。例如:公司名片導圓角,交給印刷廠處理既快速成本也較低,但他把這工作交給一位陪伴了多年的思覺失調癥患者,這就是把社會議題帶進公司運營,雖然名片成本變高,但創造了工作機會給身心受限者,這才不失社會企業創立的初衷。
很多人無法厘清社會企業和公益團體或非營利組織的區別,更有人會把做公益和犧牲奉獻畫上等號。葉文宏倡議:“正因為做社會議題是辛苦的,所以收入理應比同行更優。社會企業主應該付出優于同行的薪資,才能吸引優秀人才進入。”
當“天賦城市”爭議出現時,最令葉文宏傷心的,是同仁的心理壓力增加,明明做對的事情,卻換來不對稱的惡意批評。
事件發生曾讓葉文宏萌生退意,他認為團隊做了對的事,但社會還沒打算要接受,那就不要再做下去。然而與此同時,公司臉書流量竟然快速往上沖,代表越來越多人支持社會企業用創新模式解決社會議題。
資源堆疊與延伸 土地工工創新再出擊
2024年十月,點點善有了全新計劃-土地工工,同時涵蓋了土地復甦、中高齡賦能和回饋罕病患者三大社會議題。這個專案源自陪伴泡泡龍(正式名稱為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的罕見疾病)病友,一開始從擅長的陪伴創作著手,但因病友的傷口須敷藥并包扎,不論用水彩或壓克力顏料作畫都很容易沾染到,于是點點善另想他法,教他們以數字平板寫字,經由設計師共創出全臺首創罕病手寫體“cooseii泡泡圓體”,目前已上架募資平臺,網友也可以付費下載,用這款獨特字體精彩自己的書寫生活。
點點善團隊環島拜訪病友時,發現有不少荒廢土地,深入了解后才發現,農村正面臨雙重挑戰—許多長輩因年歲增長,已無法負荷繁重的農務工作;而年輕一代多選擇在都市打拼,土地面積零散時,也少有人愿意承租經營,最終土地一塊塊漸荒蕪沉睡。
于是團隊承租閑置土地,導入友善農法,種植澳洲茶樹,這種植物富含抗發炎成分,并獲國際學術文獻認可,有助罕病傷口舒緩。同時聘請退休中高齡長輩參與輕農務工作,讓他們維持身體活動力,也與人交流;而產出的純露與精油再回饋給病友。
喚醒沉睡資源,加以重新組合,產品和獲利則由所有關系人共享,這是點點善所堅持的商業模式,因為可以擴大延伸,才能發揮社會影響力。善待員工、善于堆疊與延伸資源、善于創新,點點善以此啟動善的循環,讓我們與身心受限者平視,讓共創變成善的力量!
ABOUT點點善
點點善召集人葉文宏
點點善致力于打造更永續的善循環圈,通過串連弱勢、個人與企業打造永續商模,讓公益融入生活,而不是生活中做公益。多年來從共創設計一路到地方土地復甦,矢志打造社會共榮,讓影響力往不同面向擴大。
▲點點善多年來陪伴社會弱勢創作,通過創作看見他們的優勢、彼此合作,也通過設計師共創,帶領大眾看見被隱藏的天賦。
▲通往2016年臺北世界設計之都展場必經出口-捷運出口,使用弱勢創作,經由設計師共創,驚艷大眾。
▲點點善多年來帶領社會弱勢創作,累計超過3萬人次共創課程。
▲點點善召集人葉文宏就讀臺大EiMBA期間憑藉cooseii平臺參加Hult Prize競賽,擊敗全球120國家、1萬5千多只隊伍,晉級全球6強佳績。
▲點點善打造cooseii平臺,將既有模式數字化,同時通過數字機制,讓國外非營利組織、設計師與企業皆能參與共創機制,創造善循環。
▲點點善cooseii影響力圖像授權平臺,服務265名社會弱勢,包含160名東南亞經濟弱勢。
▲點點善帶領病病友寫字,并打造全臺首款罕病手寫字體,每一筆授權費用皆會分潤給參與創作的病友,讓他們獲得第二份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