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歷經三年疫情Covid-19影響后,如何提振與恢復經濟組織與個人活力,從疫情的考驗中重新整合資源,找到全新的市場。亦或從心靈層面出發,建立不與舊有市場競爭的新模式,得到商業價值與市場機會,已成為企業經營與職場工作者的課題。
過去談創新,產經學界習慣于與“破壞”(disruption)聯系起來,認為唯有破壞才是創新的最佳途徑,于是“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大破、大立”等常作為成功案例的關鍵詞。
但經過這幾年,特別是疫情的洗禮下,亦出現不同的經營省思,如果都要靠完全破壞產業才能造就新興的市場,這中間的代價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負擔的起,甚至還沒完成破壞,企業就無力支撐再造,或者被對手顛覆性的產品完全替代,產生零和博弈的競爭結果,顯然當中有巨大的社會成本會被忽視,而對于創新的社會價值也容易產生曲解。
找出非破壞性的機會 是產業商機的延伸
“非破壞性的創造”(nondisruptive creation),指在不摧毀現有公司或工作狀態下,形成新的產業、新的工作以及有獲利的成長,達到企業與社會雙贏。2005年提出藍海策略理論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金偉燦(W. Chan Kim)與芮妮.莫伯尼(Renée Mauborgne)在2023年最新著作《超越破壞》(Beyond Disruption)系統性地闡述這觀點的重要性,他們并非否定“不破壞就死路一條”因畏懼對組織行動所帶來的力量,但若能在不破壞其他人的情況下,創造能成長的新市場,則有助于彌補企業與社會的鴻溝關系,產生更多的凝聚而非分裂的正能量。
書中以水產飼料商通威集團為例,為符合推動綠能發展,在電力需求提高的東部與中部地區,要找多余的土地已經非常困難,該集團用自身的漁場水域把沒有使用的部分來生產綠能,提高水資源的經濟價值。他們開發出創新網箱式水產養殖系統,將太陽能板整合一起,一方面可以降水溫減少光合作用與藻類生長,提高漁獲量,一方面通過太陽能板來發電,除了給地方政府增加新稅收,也為他們自己增加豐厚的業務。
在氣候及自然環境持續遭破壞,全球轉向“綠色革命”,加上推動降低污染、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趨勢引領下,未來的產業模式,勢必會產生相當廣泛的轉變,促使企業及消費者轉向永續之路,可能會創造數千萬個新形態的“綠色工作”。事實上找出非破壞性的機會,也是“療愈商機”的延伸,也更符合“樂活”的趨勢。
另外,針對全球線上游戲的趨勢發現,年輕人想看專業玩家競賽的需求高升,主動整合電玩制造商與第三方電子競技主辦商,打造不同于玩游戲本身的一級賽事,讓頂級玩家在大型競技場如明星般出賽,玩家技術動作在各大媒體屏幕上展現,現場可吸納5萬名粉絲,并在線上全球直播吸引1億粉絲同步收看,這個新型產業創造至少10億美元營收效益,且沒有影響原有游戲與運動產業。
案例?:運動觀光的療愈商機
健康加旅游的個性化市場,每個城市特色不同,也產生各自特色的商機。疫情讓人們更重視健康,跑馬拉松的人愈來愈多,是全球趨勢。如第28屆羅馬馬拉松是新冠疫情后,意大利舉辦的第一場馬拉松賽,共吸引了110個國家地區、約3萬名選手參加;除了報名費,選手在周邊城市游玩消費,主辦單位預估,已為羅馬創造逾3000萬歐元的商機。另外根據馬拉松報名網整理的2023年全年中國馬拉松賽事日歷,今年全國預計有數百場馬拉松賽事全面回歸,相信全國各地的跑者已經迫不及待要在各大賽場上揮灑汗水、再創佳績。
案例?:食品創新的生產模式
喬治.蒙貝特(George Monbiot)在2022年8月著作《再生:不耗竭地球也能喂飽全世界》(Regenesis: Feeding the World without Devouring the Planet)中,提出當今缺陷的全球糧食系統:不僅造成環境危害,本身有崩解之虞。進而提出創新的食物生產模式。
他參訪過芬蘭“陽光食物”(Solar Foods)公司,那里采用“精釀”科技,從某種吃食氫氣的土壤細菌制造出一種富含蛋白質的面粉,神奇的是過程中沒有用到任何農作物。蒙貝特表示,重點不在做出松餅,而是蛋白質含量約65%的面粉能成為更好的替代品,比起現在食用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更便宜、更健康,還能開創全新美食,最重要的是這種精釀科技只用到極少的土地、水和肥料,可能會是至今所研發最環保的食品科技。
蒙貝特認為精釀科技潛力無窮,有許多優點,除了改用單細胞生物制造蛋白質,能將人類占用的大片土地歸還給地球,讓大自然各種生態恢復原貌,借此拯救地球生態;目前,相關的創新食物生產技術尚未完全商業化,但有類似“陽光食物”的公司已提出上市計劃。他期許,這些產品一旦上市,還能觸發有創意的廚師設計新餐點,研發科技性的新美食,引領新的食物革命。此案例也是典型的非破壞性創造!
創造能自我療愈的工作價值
英偉達(Nivida)總裁黃仁勛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說:“我常在公司講娛樂價值(entertainment value)。如果你覺得你做的事是好玩的,這就叫具有娛樂價值。工作創造娛樂價值,我熱愛我的工作,把它當玩樂,過程中就會產生娛樂價值。”
他以打高爾夫球為例,“有時不小心擊球失誤,球飛到遠方樹林,在尋找球的過程中,娛樂價值會讓心態轉變。你可以覺得很糟,這桿打的很爛,讓自己處在不利的狀態,開始討厭這個游戲(人生),或者,你看的是下次打擊,就算走很遠,經過果嶺、樹木、池塘、沙坑,覺得會很好玩。當公司處于困難時,娛樂價值會發揮很好的作用。”
但是,這不表示自己是個盲目的樂觀主義者。“我相信,總是有機會、希望,但我不會把希望當策略。如果要成功,不想浪費時間、資源,必須聰明的發展策略。思考時,要心腦并用,尤其是創業者,更要學會同時用大腦與心思考。”以此,對于思考非破壞性創造所帶來新市場,相信會更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