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盡管吹起了裁員風,但近年也進行了不少投資,打造企業總部或大型辦公園區。究竟在未來,何種工作環境能增進員工幸福感、強化生產力,同時提高企業聲望,并兼顧經營永續與環境永續?
光從外觀看,說它是辦公樓,其實更像摩登機場或時髦購物中心。谷歌(Google)去年落成的“灣景園區”(Bay View Campus),因設計理念聚焦“永續”發展,成為近年最耐人尋味的企業建筑之一。
在科技業大規模吹起裁員風潮前,不少跨國企業在長達兩年的遠程辦公后,努力號召員工重回職場;谷歌亦不例外,在疫情方歇之際啟用這座新園區。回顧過往,谷歌的全球辦公空間盡管以活潑多元名聞遐邇,但多半由現存建筑改造而來,“灣景園區”特別之處在于它是谷歌首度投入規劃并建造的辦公園區,因此邀請海澤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與比亞克.英格爾斯事務所(Bjarke Ingels Group,以下簡稱BIG)首度攜手合作。
占地42公頃的園區,與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毗鄰,其中有將近一半面積,也就是約莫20公頃土地被劃為綠地,其他則是兩幢辦公樓建筑以及可容納千人的活動展演中心,也配置了240組住宿單位,就像宿舍旅館,可供員工短住之用。
廣告團隊進駐 重塑理想辦公室的可能
話說谷歌主要收益來源之一,便是廣告獲利,不過往昔廣告部門員工散布全世界各地,因此“灣景園區”便規劃讓四千多名廣告部門員工能集中進駐,借此創造舒適環境,讓員工更樂在工作。
在設計時他們的思考重點鎖定在:為什么員工會在辦公室上班?他們需要從團隊身上得到什么?而員工又需要企業提供些什么?
對谷歌員工而言,工作環境必須能提供凝聚團隊的向心力,同時還要能深度聚焦眼前的工作。因此“灣景園區”的主樓只規劃了兩個樓層,主要辦公場景被配置在上層,兼具交誼休閑功能的彈性空間則被配置于下層,讓“專注工作”與“協作工作”兩種不同功能區分開來,彼此互不干擾,但必要時又能輕松移動、轉換場景。
在上層的工作空間中,巧妙借由樓板的設計變化,來區分每個團隊的范圍,不設明顯分隔,既讓空間使用更開放多元,也達到更多“共融”可能。
永續精神貫穿 全方位打造低耗能環境
在整體空間規劃中,還有另一亮點,就是采用“親生物設計”(Biophilic Design)原則,并將概念貫穿在園區的綠能、自然采光,以及與戶外綠地串連的開闊空間感,讓員工能享有更健康的工作環境,同時增強幸福感。
首先,屋頂的通風開窗,讓辦公區每個座位都能享受自然光線照拂,也因配置自動控制系統,遮陽板能隨日照狀況調整開合。通風系統則百分百使用戶外空氣,也就是說室內氣流不會經過空調進行封閉式循環,員工能夠盡可能享受到最新鮮的空氣,對健康更有益。
園區整合了大規模的地熱管路系統,預計可減少50%碳排放量,并有效為建筑體在不同季節進行保溫、降溫。這套地熱能交換系統,在設計、建造之初便被整合進建筑結構當中,因此在建筑進行降溫時可減少高達90%的用水量,等于每年能省下5百萬加侖耗水。
為了在2030年之前達到“運營零碳排”目標,建筑物頂層外覆“龍麟式排列”的5萬片太陽能板,捕捉日光直射建筑物的熱能,并產生近7萬億瓦電能。此外,園區周邊也規劃風力發電區,以風電、光電雙管齊下,預計供應園區90%的無碳排電力。
園區也全面采用百分百電力驅動設計,就連廚房也不例外。而在用水方面,為了在2030年前達到填補園區用水量120%的目標,所有“非飲用水”都使用園區循環再生水源。戶外綠地的池塘與蓄水湖也肩負起涵養水源重任,將雨水留在園區,并與廢水處理系統的回收水資源交互運用,成為空調降溫、伺服器降溫、沖洗廁所、綠地灌溉來源。而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園區綠意盎然的植披,事實上也通過植物根莖的天然吸附功能,為園區水源進行濾凈。
為了創造更貼近自然的環境,戶外有高達7.3公頃土地被規劃為自然保育區,包括濕地、森林與沼澤,讓灣區在環境日益人工化之下,也能保有一方生態凈土。不只谷歌員工可享受美好的環境,居民也能在周邊小徑散步、跑步或騎單車。
「靈活彈性」成關鍵 迎接未來工作形態挑戰
這樣富含理想的規劃,除了打造呼應永續理想的建筑,另一挑戰,就是如何讓數千人能專注工作,但又彼此緊密聯系?
谷歌的職場與地產(Workplace and Real Estate)部門副總裁大衛.雷德克里夫(David Radcliffe)便表示,園區設計初衷,是放眼未來20、30、甚至50年、100年的工作樣貌,雖然很難得到斬釘截鐵的答案,但確切結論是必須格外聚焦營造出“超彈性”,讓工作空間在未來數十年可隨科技產業變動需求,不斷靈活調整。
因此兩個樓層的主樓有很多全開放、半開放式空間,借由模組化的辦公家具,讓六到十人的小組迅速組成團隊一起工作。另一個重點,則是讓員工能在挑高的開闊空間與屋頂的開窗中,感受到如同戶外的自然光線與清新空氣,甚至創造出穿梭在公園中的錯覺,這些都是激發員工更心甘情愿投入工作的訣竅。
“我們的做法,是將重心放在個人的情感面及團隊的想象力上,去思考如何創造截然不同的工作氛圍。”主掌設計的主建筑師之一托馬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指出,人們對“辦公室”的想法已停滯不前很久,往往只是做一些美學上的調整,卻很少像這個項目,全面檢視未來辦公室的可能性。
“這成為很不可思議的設計協作過程,”他進一步指出,“灣景園區”的設計之所以獨特,不僅在于外型引人入勝,而且幾乎每個設計決策,都納進堅實的信息基礎與經驗累積,畢竟谷歌就是以處理大數據聞名的科技龍頭。
如此的協力合作之下,催生出這座既環保節能,又兼具人文感性的前瞻園區。另一負責項目的主要建筑師比亞克.英格爾斯就表示,“整體來說,整幢建筑物無論幕前幕后,都將科技與建筑、外型與功能,做出令人驚艷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