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天,國際貨幣基金主席喬治艾娃曾提出警告,世界經濟正面臨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考驗”,而且可能遭遇的是“眾多災難匯集的局面”。哈佛大學經濟學家魯里埃爾?羅比尼指出,當今世界有幾種最大風險正在醞釀。這些風險中,有的可能很快就會發生或正緩慢形成,有的可能在短期內就會影響我們,或在中長期造成巨大沖擊。他把這些最大風險稱為“大威脅”;以下是他的解析。
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新世界:十大短缺如何影響你我未來
當全球供應鏈正常運作,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但當這個體系陷入不穩定,所引發的負面供給沖擊則會重創經濟。如今,我認為全球潛在的負面供給沖擊不只一個,而是至少十個。這些沖擊環環相扣,可能破壞增長動能、降低經濟產出、提高生產成本,最后將導致通脹升溫。
十項負面沖擊來勢洶洶,正在把我們推向大停滯性通脹:“?人口結構高齡化,將沖擊已開發市場與新興市場;?嚴格的移民限制,使工資通脹加劇;?去全球化、保護主義、內向型政策盛行;?推動友岸外包取代離岸外包,將使成本與物價上漲;?貿易壁壘;?能源、糧食及其他原材料的價格飆升;?氣候變遷引發停滯性通脹的壓力:缺水問題對農業與畜牧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害、極端氣候(洪水、火災、干旱等)造成工廠停工、去碳化過程可能造成綠色通脹;?工資與物價螺旋式上漲的通脹;?日益頻繁且更難破解的網絡攻擊事件;⑩匯率不穩定。
從2007年次貸風暴引爆后來的全球金融海嘯,到2020年的新冠危機,從瀕死到復蘇,每一次的危機時刻,我們采用的寬松貨幣政策與財政振興措施,都讓公共與民間的債務大增。我們的貨幣與財政彈藥已漸漸用罄。下一次的沖擊很可能將我們推入谷底。
未來十年將進入全新險境,但不會全世界一片黑暗
過去的歷史經驗,都是在人口不斷增加的同時,伴隨著持續增長的勞動力,經濟才得以走出困境。但當人口增長達到巔峰,勞動力下降,更少的勞工必須支撐逐漸高齡化的人口,將會發生什么情況?
未來十年,停滯性通脹對經濟造成的破壞與傷害,可能比1970年代更加嚴重。當時雖有通脹,但沒有債務問題,民間和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僅為當前水準的一小部分。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雖然過多的民間和公共債務導致這場危機,但很幸運地那時沒有通脹問題,因為對經濟增長的沖擊,是來自信用緊縮后的需求崩潰。這兩次我們都相對容易脫身。
然而,當這兩個問題同時與泡沫破裂結合在一起,將使我們在即將到來的十年,進入全新的險境:全球金融危機、民間與公共部門債務危機,再加上停滯性通脹。
樂觀主義者辯稱,我們仍然可以依賴“科技創新”來引發正向的總供給沖擊,并隨著時間進展產生反通脹的壓力。這可能是有道理的,但從先進經濟體的相關數據看來,技術改變對總生產力增長的影響效果仍不明朗,實際上數據顯示,生產力增長出現停滯不前的狀況。無論如何,人工智能、自動化及機器人技術并不像實體商品,但假如它們突飛猛進到能夠產生反通脹的效果,也可能會顛覆人類所有的職業和產業,致使原本就過高的貧富差距更加擴大。相較于我們曾經歷過的停滯性通脹,勢將引發更強烈的反彈。
做好兩件事,保護好自己的金融財富
考量到未來二十年終將會到來的大威脅,個人和機構投資人應該如何應對,如何保護好自己的金融財富?首先,世界各地不斷上升的通脹和其他大威脅,將迫使投資人評估手上的“高風險”資產(一般而言指股票)和“安全”資產(例如公債)可能受到的影響。傳統的投資建議,是根據60/40原則,進行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60%應該投資報酬較高、但波動性較大的股票;40%應該投資于報酬較低、但波動性較小的債券。基本原理是股票和債券價格通常是負相關(一個價格上升,另一個價格就下降),所以這種組合將會平衡投資組合的風險和回報。
如果通脹持續高于過去數十年(大平穩期)的水準,傳統的60%資金投資在股市,以及40%投資在固定收入(60/40)的投資組合,將導致巨大的長期虧損。在這種趨勢下,投資人的任務有二:一是想辦法將40%配置在債券的部位進行避險,另一則是要好好處理手上的高風險股票。
關于60/40投資組合中的固定收益部分,至少有三種避險的選項。第一種是投資通脹指數型債券或是短期政府公債,短債收益率會快速隨著通脹升高而上揚。第二種選項是,投資黃金、其他貴金屬,以及其他在通脹上升時價格可能上升的大宗商品(黃金也是很好的避險工具,可以對抗未來幾年可能的風險)。最后,可以投資供給相對有限的不動產,例如:土地、商業和住宅房地產及基礎建設。但有鑒于全球氣候變遷,任何不動產的投資,都應該針對世界上抗跌的地區,例如:不會因為海平面上升、臺風而淹水的地區,以及不會因為太熱而無法居住的地區。投資人應該只考慮可持續發展的不動產。
通脹對債券和股票都不利,而停滯性通脹(經濟衰退,加上高通貨膨脹)的情況會更糟,尤其對股市的影響更大。在類似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脹時期,股市大幅下挫,本益比降至8的低點,高通脹推高了長債收益率,進而沖擊股市。
因此,該怎樣保護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及其他高風險資產?如果股票將要狂跌,最好出清部分股票,并且持有現金,雖然現金受到通脹的侵蝕,但它們不像股票會賠得那么慘。當然,如果可以抓到衰退和復蘇的時點,趁股票觸底時,逢低買進。
如何選擇正確的投資組合,以及要配置哪些股票和債券,每個人看法不一,但有一點卻很清楚:主權財富基金、退休基金、捐贈基金、基金會、家族辦公室和遵循60/40原則的個人投資人,應該開始考慮分散投資,以減低通脹持續上升、負增長沖擊。從現在開始,想辦法保護自己的存款和投資,能盡可能避免即將到來的金融不穩定和混亂。
名人檔案
魯里埃爾?羅比尼 Nouriel Roubini
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擔任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系教授長達二十多年,現為該校榮譽教授。同時也是羅比尼總經咨詢合伙公司(Roubini Macro Associates)執行官、阿特拉斯資本團隊(Atlas Capital Team)首席經濟學家。
好書推薦
《大威脅:未來經濟十大趨勢與生存法則》
作者:魯里埃爾?羅比尼
出版社:天下雜志出版社
知名經濟學家羅比尼一向被謔稱為“末日博士”,直到他對2008年次貸危機和金融海嘯的預測成真,大家開始關注他的發言。現在,他帶著更驚心動魄的重要預測提前警示,幫助你正確理解未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