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傳統創造當代
「在創造—當代藝術在震旦」是震旦博物館以當代藝術對話古典器物的展覽項目,同時是第10屆上海雙年展的系列展。參展的每位藝術家都對震旦博物館的文物藏品及建筑空間進行了解和體驗,博物館期望通過當代藝術家們的思考與創作,啟示觀眾對當代文化的新感悟,引發觀賞古代器物的新思維。
邱志杰知名的威尼斯玻璃藝術品《獨角獸》放置于博物館的入口處,與鎮守在博物館大門的《南朝神獸》形成了有趣的時空對話:兩種傳說中的神獸形象,在歷史的變遷中曾經都由各地的遠古文明所創造,今天,它們各自代表中西文化的傳統,卻又聯結起和而不同的文化背景。現代的玻璃工藝材質與飽經風霜的遠古石材形成鮮明對比,解讀出東西方文明的深層寓意。恰如邱志杰另一幅作品《兩個世界的相遇》,藝術家在大型的八聯屏卷軸圖中,用拓印、皴法、肌理等創作手法呈現出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文化符號,它們仿佛與漢唐樂俑遙相呼應,共同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闡述了藝術家對于歷史的想象與理解。
建筑與環境之間本是延伸和互融的。劉建華的作品陶瓷系列,其中的《落葉》展示在博物館的室內外空間交匯處——大玻璃窗下,數千片仿真的「落葉」敘說了墻外綠色植物的故事:仿佛綠葉已成為千年化石,而館內的古陶俑又于剎那間被喚醒了。古今交映,時空穿越,觀者同樣可以在劉建華的《白紙》前有所領悟。六張白色大瓷片莊嚴寧靜地平列于佛像座前,猶如佛經所述的六方佛國凈土,這件作品也是對博物館內佛教雕塑的完美致敬。
林明弘的《昌迪加爾之后》與《破裂》是本次展覽最大型的兩件空間裝置藝術,原始靈感來自一位西方建筑師想要透過建筑解決社會的問題,避免革命。藝術家第一次來到震旦國際大樓,站在水晶燈下的時候,感覺有無數的建筑馬賽克涌入腦海,也感受到很多不同的風格與沖突。林明弘在大樓原有的7扇落地拱形窗上覆以充滿動感的炫彩窗貼圖繪,陽光透過窗貼映照在金色的水晶大廳內,整個空間猶如教堂彩繪玻璃的神圣美麗。在大廳的地板上,他又敘說一個印度城市的故事,將藝術、材料、元素等語言交織融合,創造出一個有歷史感的夢幻情境。
從2012年舉辦「寶格麗125年意大利經典設計藝術展」,2013年參與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再到2014年的「蛻變的舞步—郭衷忠n n Corsino新媒體藝術展」等,震旦博物館在重視古器物研究與展示的基礎上,持續引入當代藝術的國際性資源。我們深知,文化的創新離不開傳統的滋養,也只有守護文化的民族特色,才能為中國當代藝術營造出國際性的對話語境和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