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震旦博物館志愿者團隊介紹
每年的12月5日這一天被聯合國設立為國際志工日,以紀念志工們在推動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志工也被稱為義工,聯合國對其定義為:“是不以利益、金錢、揚名為目的,而是為了近鄰乃至世界進行貢獻活動者。”
?
對于博物館而言,志工組織是十分重要的人力資源、宣傳資源以及教育資源。目前在海內外博物館界,招募、培訓志工蔚然成風。志工已成為評估一家博物館社會服務的重要指標。本期月刊時值國際志工日,在這里帶大家認識一下震旦博物館的志工團隊。


志工的角色與意義
?
震旦博物館在2013年上海新館開幕之前就已經籌備志工培訓及招募計劃,由于震旦集團先前在世博會企業館及舉辦寶格麗特展的影響力,招募消息始發就獲得了近200名有識之士的報名,經過面試和篩選最終100名來自各行各業,擁有不同專業背景的志工通過面試進入培訓環節。之后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博物館知識和相關服務的課程培訓,他們逐漸走上工作崗位,負責博物館現場服務、行政庶務、活動支援、導覽接待等眾多工作。目前這些志工已經成為館內長期的服務人員,在這期間震旦博物館積累了較好的志工工作經驗。
?
志工培訓與管理
?
在志工整體管理方面,震旦博物館會挑選出較為優秀的志工干部,并架設相應的組織平臺,采取“志工自治,館方督導、監督”模式,這樣志工的需求、想法能夠及時的被發現,從而提升了志工組織的自主性。同時志工干部每年會進行相應的改選,保證了干部群體的先進性。
目前震旦博物館組織共分為人資組、專業組、活動組三大部門:人資組負責日常的排班、津貼計算、新進志工招募;專業組負責日常導覽工作,表現突出的專業組成員還能夠協助館方培訓新進導覽志工;活動組旨在維持志工內部的良好關系,定期舉辦參觀見學、表彰大會等活動。
?
志工精神需求與目標愿景
?
良好的志工組織團隊,是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的。對于志工而言,走進博物館的最大需求并不在于物質,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訴求,因此博物館志工團隊建設的要點是如何滿足該群體的精神需求。就震旦博物館而言,前來服務的志工大致有三大類精神訴求:一是希望能夠以己之力,為社會做出服務;二是希望借助博物館平臺,豐富自己的知識,培養興趣愛好;三是能夠拓展社交圈子,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明確這三點之后,志工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目標準確的制定和實施。?
震旦博物館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志工管理制度,為其創造互相關愛的工作氛圍;另一方面志工有免費參加館方一切教育、展覽活動的優先權;同時定期舉辦外出參觀、學習或休閑活動,致使目前震旦博物館的志工人數長期維持在平穩的數量級。
此外,震旦博物館除了自身加強志工組織建設之外,還積極利用地方及政府資源,將本館志工納入到整個浦東新區,上海志工協會中去。這不僅能夠使本館志工享受更大的社會福利,同時也積極宣傳推廣了震旦博物館在社會中的公益形象,從而吸引更多優秀的新鮮力量加入進來。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國際志工日不僅是對志工們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對所有致力于社會進步的人們的鼓勵。相信未來震旦博物館會為志愿服務搭建更好的平臺,給予更多的支援,持續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每年5月也是震旦博物館志工團隊招新的季節,也歡迎更多的伙伴加入震旦博物館志工團隊,繼續傳承和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志愿者輔助博物館日常運營。

▲志愿者團隊舉辦古器物學主題讀書會。

▲震旦博物館志愿者外部踐學活動。

▲震旦博物館志愿者周年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