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國際博物館日以“博物館的力量”為主題(圖一),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數字化與可及性方面的創新力量、通過教育進行社區建設的力量”這三個視角來共同探討博物館為其所在社區,帶來積極變化的潛力。這一主題在去年“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的基礎之上,仍然引導我們在后疫情時代不斷思考和探索博物館的潛力和更多可能性。
間隔一年,身在上海的我們又迎來一次十分特殊的國際博物館日。自2020年疫情以來,全國的博物館都受到極大影響,而我們在思考博物館未來的同時也一直堅守在這里。
2021年,我們在進行博物館的“恢復和重塑”之外,也相信博物館可以帶給觀眾文化的滋養與心靈的慰藉。2022年春天,上海的時間好像按下暫停鍵,但上海的博物館們在用自己的努力帶給大家希望,也讓大家堅信精神力量的重要性。通過各類線上展覽、數字博物館,線上教育活動的開展、社群的建立,我們也變得更加相信數字化以及教育、社區的力量。
震旦博物館線上特別活動
震旦博物館值此2022國際博物館日之際,線上為大家準備了一場云導覽(圖二)和一場特別講座。
本次云導覽,震旦博物館的志愿者講解員利用我們的數字博物館“數字震旦”(圖三)帶大家再次進入博物館一探究竟,了解博物館和文物背后的故事。雖然無法線下駐足仔細欣賞文物,但得益于數字博物館的資源和志愿者的生動講解,線上觀眾也熱情不減,大家展開三小時的云游時光,受益匪淺。
與此同時,呼應本年度“博物館的力量”的主題,震旦博物館執行長黃圣智帶來“站在巨人的肩膀看藝術—淺談藝術賦能”特別講座(圖四)。從黃執行長多年的藝術顧問、藝術項目規劃、策展和營運經驗出發談藝術賦能,而什么是藝術賦能?可以從哪些層面實現,當下上海的探索模式又是如何?因展覽僅僅只是藝術面向大眾最初始、也最直接的方式,教育活動、媒體策劃、社區活動等,也都由博物館出發,經過與社會各界的合作,最終流向大眾本身。
?
身處后疫情時代,我們會面臨各種突如其來的挑戰,但也通過與外界的連接不斷收獲著來自學界、行業、觀眾等各方面的扶持與信心。博物館帶我們了解過去,又幫助我們開拓眼界,不斷接受新的觀點。不管是疫情前還是疫情后的博物館,我們相信正如國際博協所闡釋的那樣—“博物館有能力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