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加速驅動五大產業競爭
1)生產方式
為集中式大規模生產,因為定制化及產品開發速度加快的市場需求,強化以滿足長尾效應之眾多應用市場的少量多樣式制造。
2)市場競爭力
傳統以壓縮成本和低價競爭為主的市場競爭力,將會通過資料分析及應用的加值服務,建構在對產業價值創造的基礎上。
3)產業結構
從以往較封閉的垂直供應鏈,通過開放式合作平臺,形成較具彈性的開放性產業生態體系。
4)價值鏈主導力量
過去以多由產品品牌領導者主導,未來將經由更多解決方案的提供者,轉為由軟硬整合系統服務商來主導。
5)生態結構
未來的產業將從現有的垂直分工,改成水平整合及跨界結合,逐漸形成新一代的服務型應用生態體系。
軟硬整合轉型升級模式
以臺灣產業為例,過去累積出十分完整的硬件優勢,然卻在全球新興產業發展脈絡中優勢逐漸弱化,因此在此波物聯網的熱潮上,臺灣產業除了要掌握相關產業新商機,更要把握以軟硬整合為主的物聯網趨勢,促進臺灣產業轉型升級、創造產業新價值。
根據臺灣企業在產業價值體系中扮演的角色,可建議四種以軟硬整合轉型升級的模式,包括服務系統整合者、服務型品牌者、服務型解決方案者以及系統代工者,在端、網、云、系統整合及服務應用的架構上打造軟硬整合服務平臺,掌握商機并增加產業附加價值。
模式一>服務系統整合者
訂定服務需求規格,整合服務系統提供者
雖然物聯網帶來大量新興消費者服務的商機,但是除了掌握消費者需求之外,也要能整合相關之系統解決方案。此模式的關鍵在于從服務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進一步學習定義消費者需求的系統解決方案,串聯各終端之即時信息,并集中處理與分析后,持續提升系統與服務價值,成為服務系統整合者(Service System Integrator)。此模式之價值創造在于:引領在地產業的創新與創業,并帶動硬件設備業者通過軟硬整合發展服務業態,連結相關服務擴大服務與產業規模,創造服務整合產業效益。
舉在臺北實施多年的臺北YouBike為例,在經營者掌握臺北市民使用自行車做為大都會短程交通工具的行為習慣之后,可以進一步定義服務流程以及服務需求規格之能力,包含自行車的技術規格、維修系統、計價模式、付費系統等,甚至可以接下來連結城市觀光信息服務與廣告行銷的商業模式。所形成的整套服務系統與技術,可以復制到臺灣各地及海外市場,通過服務系統之整合,增加對消費者之服務價值,并引導出新興系統整合服務業者。
模式二>服務型品牌者
選擇利基型應用市場,結合終端優勢建立服務系統能量
臺灣廠商已漸漸從制造代工,轉型走向自有品牌(Product Brand),盡管一路走來舉步維艱,但是品牌這大方向是正確且須要長期經營。物聯網將催生新一代的服務型應用生態體系,品牌廠商亟需建立系統服務能量,以掌握使用者資料之互通與深入分析,成為服務型品牌者(Service-based Brand)。此模式的重要關鍵在于以軟件能力提升硬件價值,并針對特定利基型應用,連結應用服務之軟件功能展現整體系統價值。此模式之價值創造在于:通過掌握終端品牌之客戶,以服務系統解決方案進入利基型應用市場,帶動終端產品、強化客戶黏著度,提高終端品牌價值。
原本從事公車售票終端設備的寶錄公司,是一家中小型企業,在逐漸轉成票證系統整合服務商之后,通過建立多媒體電子付費與票證整合系統能力,市場應用面從公車逐漸延伸到高鐵及臺鐵售票系統,如今已轉型成為提供智能型交通運輸系統設備及全方位解決方案,借由票證系統帶動多類型付費終端設備的銷售。
模式三>服務型解決方案提供者
具備垂直應用解決方案,延伸至跨業應用領域
通過建立軟件能量以及策略轉型,從提供標準化解決方案(General Solution Provider),跨入垂直應用解決方案,并掌握跨界之專業領域知識,轉型成為服務型解決方案提供者(Service-based Solution Provider)。此模式的重要核心在于以軟、硬件整合之解決方案,提供特定專業領域之高價值服務。此模式之價值創造在于:深化垂直應用解決方案之技術能力與專業領域知識、改變解決方案銷售模式,提升面對終端客戶能力,從通過系統整合廠商銷售走向直接面對專業領域之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以全球工業電腦領導廠商研華為例,過去幾年一直在耕耘幾個特定的專業應用領域,如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交通等應用市場。研華通過與全球各應用市場的在地系統業者密切合作,提供專業的服務型解決方案,幫助各領域系統業者攻城掠地。如今研華定位為全方位的系統整合及設計服務的領導廠商,提供各類廣泛應用與橫跨各種產業的完整解決方案。
模式四>系統代工者
驅動ODM轉型為OSM,提供大型軟硬整合系統服務
過去臺灣制造代工業者(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 ODM),鎖定國際產品品牌大廠為目標客戶,提供大量少樣、高產值、低利潤的制造服務。然未來物聯網的價值鏈將轉為由軟硬整合系統服務廠商來主導,臺灣ODM廠商應該結盟新興國際大廠生態(如Google、Amazon等),但是要在現有的硬件設計與制造基礎上,提升軟件能力朝向軟硬整合,轉型成為系統代工者(Original System Manufacturing, OSM)業者。此模式的重要核心在于在原有以代工模式以掌握硬件制造能力,針對不同應用加上系統軟體技術(如:SDx、IaaS等),進一步針對特定廠商需求提供彈性化軟硬整合解決方案,形成系統制造能力。
以近年來在云端服務器代工頗有進展的廣達電子為例,未來須要針對新興國際大廠生態的系統設計方向,掌握發展趨勢、并且自我提升在大型系統軟件相關的技術,以軟硬整合平臺發展有區隔性的代工服務,才不會被后起之競爭對手以低價及連結在地市場規模超越,也可以維持對客戶的附加價值。
希望在這一波物聯網引領的「信息經濟」時代中,不僅能洞察已在加速改變的產業競爭要素,整合累積多年的硬件及制造能力,以軟硬整合服務型系統平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融合新一代的產業生態體系,最終創造新的產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