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已經開啟!在我們面前,機遇與挑戰并存。如AI與人性特質如何共存諸多課題,都需要深入探索和思考。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認為:“AI將是人類認識自我這一歷程的『最后一里路』,我期盼能夠投入這個嶄新的、前景可期的電腦科學領域。”
?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研究的是如何通過智能軟件和硬件來完成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AI是對人類學習過程的闡釋,對人類思維過程的量化,對人類行為的澄清,以及對人類智能邊界的探索。
?
近四十年前,我在準備攻讀博士學位的申請書里寫下了這段話,當年的我在技術之路上還是一個滿懷憧憬的學子,才接觸AI領域沒有幾年。
?
早在1956年夏天,電腦科學家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在著名的達特茅斯會議上首次提出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人工智能)這個詞,然而在我投身這一技術領域的頭三十五年中,AI仍一直被視為非常新穎的科學研究方向。幾十年來,AI的影響被局限于學術領域,在商業應用方面發展甚微。事實上,在電腦科學發展史上,AI在應用實踐領域的前行步伐極為遲緩,直到過去五年,AI的熱潮才席卷全球,一躍成為世界上最火爆的技術熱點。
AI已蓄能完畢,全新的爆發點即將來臨
?
這個巨大的轉折發生在2016年。那一年,由總部位于倫敦的AI創業公司DeepMind開發的AlphaGo程序,在Google的DeepMind圍棋挑戰賽中,以4:1的總分擊敗了圍棋世界冠軍、韓國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與國際象棋相比,圍棋的玩法要復雜無數倍,棋手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腦力、智能,而且需要具備某種程度的禪道思維。多年來,電腦從未擊敗過圍棋職業棋手。因此,在AlphaGo橫空出世擊敗人類圍棋世界冠軍的那一刻,人們都被深深震撼了,也有人落淚了。
?
AlphaGo的成就要歸功于“深度學習”演算法,而且絕大部分近五年開花結果的各類AI商業應用,都依托于AI領域這項歷史性的重大突破。深度學習是一種能夠根據大量資料完成自主學習的軟件技術。其實,這項技術在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但近幾年,在大數據和大算力的條件逐步成熟的情況下,深度學習才得以發揮出排山倒海的威力。數字時代發展迅猛,與近四十年前我剛踏入AI領域時相比,如今,資料儲存成本僅為當時的一千五百萬分之一,擁有的算力提升了萬億倍。這些技術層面的客觀因素,都為AI的訓練過程提供了必要且堅實的基礎。
?
僅僅在過去五年里,AI就已經擊敗了圍棋、撲克、電競游戲Dota2等比賽的人類世界冠軍,甚至強大到能在四個小時內從零開始,自主學會國際象棋,接著擊敗所有人類棋手。2020年,人們利用AI攻克了近五十年來的生物學難題─蛋白質折疊。如今,AI的潛力并不局限于游戲競技領域,它在語音辨識、圖像識別方面的能力也超越了人類,而且基于AI技術,還能開發外觀和聲音都相當逼真的“數字人類”(Digital Human)。
?
與此同時,AI在很多領域的性能都非常優異,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例如,在法律領域可以用于進行公正裁決;在醫療領域可以用于診斷肺癌;在物流、農業領域,基于AI的無人機將徹底顛覆原有的運輸模式。近年來,我們看到,AI使自動駕駛汽車分階段落實并普及成為可能,在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汽車會比人類駕駛汽車更安全。隨著AI技術的不斷反復運算與發展,人類的未來將通往何方?
從事哪些工作的人不容易被AI取代?
?
要想從容應對AI時代的就業形勢,我們首先應該清楚AI的特點,例如AI不具備什么能力,不能完成什么種類的工作,然后才能抓緊時間提前增設AI無法接管的工作崗位,為人們提供相應的職業咨詢,并且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培訓,從而實現AI時代工作崗位的供需平衡。我認為,在以下三個方面,AI存在明顯不足,即便到了2041年,AI可能仍然無法完全掌握這些能力。
?
第一,創造力。AI不具備創造、構思以及戰略性規劃的能力。盡管AI非常擅長針對單一領域的任務進行優化,使目標函數達到最優值,但它無法選擇自己的目標,無法跨領域構思,無法進行創造性的思考,也難以具備那些對人類而言不言自明的常識。
?
第二,同理心。AI沒有“同情”、“關愛”之類感同身受的感覺,無法在情感方面實現與人類的真正互動,無法給他人帶來關懷。盡管目前研究人員已致力于改進AI在這一方面的缺陷,但人類在需要情感互動時,仍然很難從機器人的身上得到心里所期待真心的關懷,收獲心靈上的慰藉。這也就是所謂的不夠“人性化”。
?
第三,靈活性。AI和機器人技術無法完成一些精確而復雜的體力工作,如靈巧的手眼協作。此外,AI還無法應對未知或非結構化的空間,并在其中執行工作任務,尤其是它觀察不到的空間。那么,上面提到的這些AI的缺陷,會對人類未來的就業形勢產生什么影響呢?
?
不難預測,一些不需社交的重復性工作可能會全部被AI接管,如電話銷售員,以及保險審核員和貸款審核員等。那些需要高度社交技巧并且相對重復執行的工作,將由人類與AI共同承擔,二者將在工作中各自發揮所長,實現人機協同合作。例如,在課堂上,AI可以負責日常作業的批改和考試的評分,甚至完成一些標準化的課程教學和個性化的練習指導;人類教師則可以專注于成為善解人意的導師,用自己的同理心去理解學生、激勵學生,陪伴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啟迪,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習慣及情商。
?
對于那些需要創造力但不需要社交互動的工作,AI將成為幫助人類發揮更大創造力和潛力的利器。例如,科學家可以利用AI技術提高藥物研發的速度和精準度。
?
還有一些既需要創造力又需要社交技能的工作,比如〈職業救星〉中的邁克和艾莉森所做的是高度策略性的工作,他們將成為未來人類職場中的“閃光點”,很難被AI取代。
?
圖一和圖二展示了在不同職業的能力結構中,對創造力和社交技能的要求。圖一是智力型工作被AI接管的二維圖,其中,橫軸代表職業所需的創造力,縱軸代表職業所需的社交技能;右上方的工作更適合人類,左下方的工作更適合AI。
?
圖二是勞力型工作被AI接管的二維圖,其中的縱軸仍然代表相關職業所需的社交技能,橫軸則代表從事相關職業所需的體力勞動的復雜程度,這種復雜程度是根據具體工作所要求的肢體靈巧度,以及對是否需要在未知環境、非結構化環境中解決問題進行衡量后確定的。圖中右上方的工作更適合人類,左下方的工作更適合AI。比如幫助老年人洗澡的護理工(養老院看護)的工作,不但需要社交技能,還需要靈巧的肢體技能,因而更適合人類;倉庫貨員既不需要社交技能,也不需要具備很高的手工靈巧度,因而更適合AI。
?
從兩張圖中,可以看到有不少工作AI是很難勝任的,所以,對于人類來說,這類職位相對安全。但是,有些從事相對簡單的工作的人,卻無法避免被AI徹底取代的命運,對此,我們還能做些什么,才可以幫助人類員工在即將到來的AI時代,仍然保持“工作—賺錢謀生—獲得成就感”的人生模式?
名人檔案×李開復 創新工場董事長
?
以最高榮譽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并于1988年獲卡內基美隆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歷任蘋果、微軟、Google頂尖科技公司全球副總裁等重要職務。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創業家、青年導師、暢銷書作家。2009年9月在北京創立創新工場,幫助中國青年成功創業,并于2013年獲選《時代》雜志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
?
好書推薦
?
《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
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社
作者:李開復、陳楸帆
全球AI領軍人物李開復最關切的是,AI正飛速發展,人類的未來將通往何方?他放眼20年后的新世界,架構10幅“技術藍圖”,再由科幻小說家陳楸帆據此構思10個故事。虛構的敘事與非虛構的科技評論完美結合,展現20年后被AI技術深刻改變的未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