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創業導師程天縱是電子科技業的專業經理人,曾于惠普、德州儀器、鴻海任領導職。退休后創立“Terry&Friends”創業社群,除了線上交流,也在各大城市舉辦創客創業分享會,吸引眾多創業者前來尋求解惑,至今已輔導逾600個創業團隊。
跨界才能創新,創新才能勝出
創客創業導師程天縱自從退休后開始輔導新創公司,至今已經接近十年、輔導超過六百家新創公司。然而在這些新創公司之中,能存活下來的極少,能發展壯大的更是稀少。究其原因,在于這許多新創公司,沒有任何“創新”,只是讓顧客在眾多商家之間,又多了一個選擇。
如果碰到軟件應用相關的新創公司,我偶爾會請研究這領域的大兒子Jerry幫忙看看商業計劃書,給我一點意見;畢竟,這是他的專業領域。
Jerry在看完新創公司的商業計劃書之后,往往會問我一句:“看不出有什么特色或差異。你應該問問這家新創公司:在這個領域里面已經有許多公司存在,為什么要多增加他這一家?”
他說的沒錯。我反復思考之后發現,新創公司的問題往往就在于創業計劃中,其實沒有任何“創新”,只是讓客戶在眾多現有商家之間增加了一個選擇。
科技領域的新創公司都已經如此了,更何況是傳統產業的新創公司?創業失敗率這么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創業者空有“想當老板的欲望”,卻沒有“創新”作為基礎。
我曾經和許多傳統產業中的創業者交流過這個問題。得到的回答往往就是:“之所以叫做傳統產業,就是很難創新啊。”但是,傳統產業人士不必回顧過去百年的歷史,只要看過去二十年,就會發現,高科技和網絡正在快速地改變著這個世界。
在科技浪潮的沖擊下,許多產業在加入科技因素之后,“傳統”和“創新”的界線已經變得相當模糊;如果抬頭看一看,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已經沒有所謂的“傳統產業”了。這一切的改變,就來自于快速的、不斷的“創新”。
創新的起點:想像力
儒勒.加百列.凡爾納( Jules Gabriel Verne,1828~1905)是一位著名的法國小說家、劇作家、詩人。他以大量著作和突出貢獻,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如果沒有聽過他的名字,那么應該聽過他的這些著作:《海底兩萬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地心歷險記》(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從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 à la lune)、《環游世界八十天》(Le Tour du monde en quatre-vingts jours )、《神秘島》(L'Île mystérieuse)、《氣球上的五星期》(Cinq semaines en ballon)等等。
由于凡爾納的知識非常豐富,所以他小說中的描述大多有科學根據;當時書中的許多幻想,也都成為后來的技術發明。我最喜歡他說過的一句話:但凡人能想象之事,必有人能將其實現。(Anything one man can imagine, other men can make real.)因此我認為,創新的起點,就源自于豐富的“想象力”。
教育應當注重給予孩子們有趣的問題,然后讓孩子們自己去找答案;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力。
很不幸地,我們的傳統教育大都是建立在既定的問題和標準答案上;因此在教室里,“問題多的孩子”就成了“問題學生”,對標準答案不信服的學生,往往就成了頑劣學生。
這種在既定框架里教育出來的學生,想象力就被限制住了;沒有想象力,就無法創新。所以在高科技領域,我們往往不能扮演一個領航者(pioneer),只能夠當個跟隨者(follower)。
創新的目標
2013年9月,我到硅谷考察學習,接連拜訪了幾家創客空間,以及創客成立的新創公司;在這段旅程當中,我了解到“創意”、“發明”以及“創新”的區別。“創意”與“發明”的差別,在于“創意”只是一個想法,“發明”則是動手把創意實現。
在參觀一家名為“Noisebridge”的創客空間時,我注意到角落放著一個垃圾桶,上面的墻上貼著一張海報,寫著大大的一行字:Please throw your ideas into the garbage tank!(請把你的點子丟進垃圾桶?。┮驗椋瑳]有去“實現”的創意,就是垃圾。
如果真的動手去實現“創意”,而創造一種新的產品、技術或是工藝,這只能叫做“發明”。而“創新”則是把“發明”商業化,形成一個新的產業;它不但會帶動一整個供應鏈,而且會創造出一個新的產業生態系統。舉個例子來說,雖然愛迪生(Thomas Edison)發明了燈泡,但創造了照明產業的則是飛利浦(Philips)和通用(General Electric, GE)兩家公司。
從“想象力”開始,激發了“創意”、動手做出了新“發明”;加以商業化之后,創造了一個新的“產業”,這就是整個“創新”的過程與結果。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總結:“創新”是以“想象力”為起點,而以成功的“創業”為終點。
雖然科技浪潮沖擊著產業,帶來新的技術和產品、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是科技浪潮對于這些影響我們生活甚巨的領域,似乎有著一層厚厚的絕緣體,毫無影響。
這些領域真的是創新的禁地嗎?為什么我們都如同溫水里的青蛙,對于這些長久以來缺少改變的領域,都全盤接受,而不去挑戰呢?既然每個人都可以創新,那就讓我們嘗試看看,脫離傳統思考的限制、走出舒適圈,挑戰這些不可動搖的城堡。
名人檔案×程天縱 創客創業導師
曾任惠普中國總裁,退休后投身創客圈,成為替創業者指點迷津、找資源的創客創業導師。1979至1997年服務于惠普,其中1992至1997年擔任中國惠普總裁。1997至2007年擔任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2013年9月投入創客運動,協助指導創客創業,并成立創客微信平臺與社群,除線上交流,也在各大城市舉辦創客創業分享會,吸引眾多創業者前來尋求解惑。
好書推薦
《創新有理:程天縱讓創新遍地開花的心法與實踐》
作者:程天縱
出版社:商周出版社
本書聚焦于“創新”。從“想象力”開始,激發了“創意”,動手做出新的“發明”,加以商業化之后,創造出新的產業,這就是整個“創新”的過程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