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續績效管理上,傳統上須通過決策來達成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成本效益分析,但企業在管理環境及社會等非財務資本時,皆采用計量的物理單位,例如:碳排放量、員工訓練時數、工傷等。對企業組織管理者而言,物理單位難以理解,且無法立即明了其對組織營運之風險,對一般利害關系人而言亦無法明確了解其當下危害。
影響力評價(Impact Valuation)是近年新興的管理概念,通過以因果關系為導向的沖擊路徑法(Impact Pathway)分析涵蓋經濟、環境及社會議題的跨域交集,從外部觀點(Outside-In)鑒別價值鏈活動為人類生活福祉帶來的正向與負向、潛在與實際及長期、短期的影響,并基于財務損益(Profit and Loss, P&L)思維將這些影響轉化為通用貨幣單位,建構以三重盈余(Triple Bottom Line, TBL)為基礎且易于理解與權衡的永續績效管理模式。
許多領先企業意識到當前衡量和報告方法的局限性,開始采用影響力評價方法,將原本視為“外部性(externalities)”的環境與社會資本,通過貨幣化價值計算他們的社會和環境損益,目的是幫助實現更好的決策(RobecoSAM, 2017),而這個更好的決策,是能夠讓企業與社會取得一個平衡,建立在共享價值的愿景。
知名運動品牌PUMA為全球首家通過環境損益(Environmental Profit & Loss, EP&L)概念評估業務活動相關外部性價值的企業(PwC UK, 2015),其母公司Kering自2012年起將此概念整合至集團經營決策,他們認為環境損益評估使其了解到產品設計、采購決策、制造研發階段的實質價值,以實現負責任的采購政策和提高工業流程的最佳管理與環境效率,并設定至2025年整體供應鏈環境損益足跡減少40%的目標(Kering, 2018)。
荷蘭涂料制造商Akzo Nobel(2017)認為,通過科學為基礎的虛擬價格,對價值鏈活動進行經濟、環境和社會三面向的損益評估(3D P&L),將有助了解價值鏈中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以評估投資決策如何創造更多價值并降低風險;荷蘭銀行(ABN AMRO, 2017)認為傳統損益僅為股東創造財務價值,而整合性損益(Integrated P&L)則可為所有利害關系人創造財務及非財務價值且具有可比較性,該工具有助于辨識業務活動對各類利害關系人產生的正負面影響,以做出為利害關系人創造長期價值的商業決策。
諾華制藥集團則認為社會、環境及治理(ESG)已成為公司成長的驅動力,并將其視為可開發兼顧盈利與服務社會的新產品及商業模式的機會,而永續影響力評價的概念是幫助其實現這個目標的路徑(Novartis, 2020)。
伴隨這股國際標桿企業的永續管理與應用趨勢,近年各企業亦逐漸將永續影響力評價思維整合至公司經營管理決策中。分別從制造業及金融業各挑選一家企業案例進行整理分析。
?
對制造業來說,原物料取得及生產營運過程需高度仰賴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其衍生的環境足跡可能對這些自然資本帶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2022年,隨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突破130美元創下8年新高,油價持續上漲,油價的上漲背后反映的是能源危機。我國超過70%的原油依賴進口,其中商用車能耗量占交通運輸領域總能耗的51%。因此,商用車轉型新能源,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
?
遠程新能源商用車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專注生產新能源產品的商用車品牌。2016年10月正式發布,產品線覆蓋新能源動力系統,卡車和客車商用車及底盤。今年10月26日,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融資金額超3億美元。
?
自創立以來,遠程汽車形成以純電和增程式電驅動力系統為核心的城市商用車體系、以液氫能源甲醇動力和電驅動力為核心的公路商用車體系,打造純電、純電換電、增程、甲醇、氫燃料電池等多種形式的新能源商用車。
?
同時,遠程發布了“2025年實現運營碳中和,2030年實現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的目標,這個目標讓遠程有望成為最快實現碳中和的商用車品牌。
身為驅動產業經濟發展的推手,通過將金融資本導引到不同行業,使金融業對各產業實踐企業永續產生密不可分的聯系與影響。2005年,聯合國在宣導小額信貸時,以“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倡導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現代金融服務,彌平橫亙在不同地區、不同人群面前的金融鴻溝。2013年,中國將“發展普惠金融”確立為國家戰略,2016年,更推出首個發展普惠金融的國家級戰略規劃——《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這都讓普惠金融的發展找到了終極目標。
2021年9月22日,陸金所發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ESG報告。報告期內,累計幫扶小微企業超124萬家,普惠金融信貸服務276萬人,“三農”相關公益貸款達約1.2億元;旗下財富管理平臺為約290萬人提供線上投資者教育,旗下零售信貸業務平安普惠金融消費者素養提升計劃“維C行動”累計舉辦超300場線下活動,為逾1000萬人普及金融知識。
據麥肯錫的報告表示,隨著監管推動和人類面對的環境和社會問題加劇,ESG轉型將成為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眾多企業實現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領先金融機構應加速轉型,從而獲得先發優勢,讓ESG成為自身核心競爭力之一。
目前企業對于自然與社會資本評價工具的認知,仍屬于萌芽階段。伴隨國際上針對永續影響力評價的發展,以及希冀企業能夠創造更多正面價值的呼聲下,自然與社會資本評估已經成為企業必須了解的工具,且是當前企業追求永續經營的重要環節。
永續影響力評價將有助于企業辨識自身及價值鏈對自然與社會沖擊的影響,并且通過貨幣化展現一致性的可比較基礎,以透明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現營運活動對社會與利害關系人所產生的正向(positive)或負向(negative)價值,亦可符合國際投資人的期待與要求。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