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至今,隔離已成為常態,如今,風險最高的事,竟然是人與人的實體接觸。疫情正把零接觸經濟,推向前所未有的關鍵時刻。而“零接觸經濟”在疫情間成長最突出。國際金融研究機構指出,遠程醫療、學習、工作、外賣等4大遠程產業,預估5年內成長80%,產值上預估為3.7兆元人民幣。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超過一年的時間,使「與人接觸」成為極具風險的事物,「保持社交距離」成為全球抗疫共識。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沖擊全球經濟,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更大幅影響企業的運作形態。
在各國陸續相關防疫政策,雖嚴重影響了旅游觀光、傳統餐飲與實體零售業,卻也不斷出現前所未見的新商業模式,從進修學習、工作會議、系統流程、展會表演與金流支付等,人們在生活與工作上都會面臨的各項層面,紛紛出現嶄新的媒介工具與系統,為社會變化注入了新能量,建立起「新的常規」,也促成「零接觸商機」及「宅經濟」之科技應用需求與服務創新的快速興起。
「零接觸經濟」將成為生活新常態
「零接觸經濟」是建立在數位科技的蓬勃發展下,藉由智慧科技協助重塑行為機制,并輔以服務、物流遞送等流程運作下,減少不必要的接觸風險。因可適用的范圍甚廣,也將大幅改變三大關鍵場域,包括家庭、企業及醫療,在未來的需求運作方式。
首先以「家庭」的改變最為首要,過去我們所認知的家,主要以休閑與休息為首要任務,在疫情過后,將進化為涵蓋消費、育樂及工作的場域;其次,「企業」則面臨過往業務處理、工具操作的實體辦公模式逐漸轉變為遠端線上互動的方式;最后,隨著大數據、物聯網與AI人工智慧的發展,「醫藥」也演進為智慧醫療型態,醫療儀器遠距化、網路化成為勢在必行的發展模式。
1.宅生活
電商需求大增,供不應求的熱市場
因應「保持社交距離」成為全球抗疫共識,人們于家中生活的時間更加拉長,許多生活需求必須透過網路購物完成,使得電子商務、倉儲物流與外送業等產業機會大增。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1月18日發布數據,2020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比上年下降3.9%。若按零售業態分,2020年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的超市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1%,百貨店、專業店和專賣店分別下降9.8%、5.4%和1.4%。
隨著家庭場域的功能改變與疫情的影響,消費行為也于家中不斷發生,使得外送平臺迅速發展擴散,從餐飲至商品遞送,外送平臺商能獲得更多元的客戶類型,完整發揮即時配送的優勢。
2.宅商務
跨業合作盛行,疫情下建立新商模
如第一項所述,以外送平臺來說,更多傳統餐飲業者都在這波疫情的影響下,更加愿意嘗試與外送平臺合作,許多平臺也陸續與實體零售店合作推出生鮮雜貨外送,連帶甚至也陸續出現許多由線上主導線下實體空間規劃的狀況。
隨著人們使用的比例愈趨增高的情況下,未來外送產業勢必將掌握更多大數據資料,如何應用與發展更茁壯的跨業合作,將會是新的商業模式產生契機。
而零售業并非僅與外送平臺進行異業結盟,因疫情沖擊,許多實體零售也積極發展線上通路,在強強合作、資源共享的狀況下,也加速產業全通路的普及,更可減低自行拓展成本、加快布局效率與增加潛在用戶使用誘因。
3.宅育樂
串流學習熱潮,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
疫情的延燒也讓教育與娛樂事業面臨巨大考驗,根據聯合國資料顯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超過全球70%的學生,換算至少有12億人口受到影響。然而,科技的進步也讓發展多年的數位學習產業在這波疫情下,迎來莫大的進度推展。
「線上學習」成為破除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防疫距離的最佳選擇,未來將有更多教育業者投入線上學習的知識型商品制作行列,已不再局限于義務教育至高等教育等學術科課程,甚至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或是主管培訓等課程也延伸出更多種進修的選擇。
在娛樂方面,隨著待在家中的時間變長,也大幅延長「自娛樂」的時間,像是串流服務,包含游戲、音樂及影音等,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更多新內容、服務與系統。
4.宅辦公
數位科技應用,跨越距離同步作業
未來企業的營運模式,將完全擺脫人為進行繁瑣行政流程,以自動化與結合人工智慧(AI)的管理方向發展。
因應疫情,全球越來越多企業將時間與資源投入在能夠提升遠距辦公(WFH)應用的各項資訊軟體,舉凡可透過「視訊服務」讓人際之間的互動能活絡卻又保有安全距離;或是透過同步的協作軟體共同編輯文書作業,提高運作效率。
企業在藉由加速內部營運流程數位化的過程中,同時也是踏出企業的數位轉型第一步,在這樣的WFH趨勢下,連帶也讓云端服務、資安議題等相關產業的需求大增,創造更多新商機。
在現今科技發展變動與汰換的速度愈趨增快的環境下,也帶來了更多的創新與變革商機,唯有能夠觀察市場變化與環境變異者,能夠掌握先機并開創嶄新商業模式,就像這次在新冠疫情下催生的「零接觸商機」,更是反應科技進步的程度與人們如何從危機中找出轉機。
除了個人必須不停接觸新穎的資訊科技,全面擴展個人資訊應用能力以搭上這波「零接觸商機」之外,企業也必須藉由「超前部署」,宏觀地進行企業內部的數位化發展策略,其中包含掌握資訊基礎建設數位化能力、重新調整各項職務的工作定位與技能、加速轉換新工作模式、重新思考數位人才規劃和布局,才能持續不斷地產生嶄新的商業模式、應用、機會與競爭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