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的形狀與碗接近,可以用來盛裝飲食,是佛教僧侶常用的器皿,宣德皇帝崇信藏傳佛教,與僧侶往來密切,所以景德鎮官窯廠有生產此一品類,如本文所要賞析之例即是宣德時期的作品。
?
此器的缽口略直,口沿呈現一圈環狀的平面,器腹略深,器壁以圓緩的弧度向下收窄,底部平而露胎,可以看到淺灰白色的胎體,質感頗為細致,釉層明凈帶點灰青,屬于宣德時期的胎釉特徵。
?
缽口內外用細筆勾畫平行的雙弦紋,外側繪畫海水波濤紋,海浪以半圓形的狀態前后交疊為一組,以相等的距離排列一圈,彼此之間采留白法勾勒出激濺的水花,其余器表用小筆勾畫法填滿鈷料,深濃的藍色與小而密集的勾轉筆觸結合,在狹窄的器面上堆疊出深沉的海景。
?
而相對寬闊的腹壁上面繪畫二條虯龍,龍紋昂首曲頸,身體上下起伏,往后延伸,四肢前后開展,邁步前行,尖利的趾爪狀如風車,頭部鬃鬣和肢肘處的關節毛成束飄揚,周邊散布若干云朵,表現凌空飛行的姿態。云紋上方書寫「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橫向楷書款,龍紋下方環列一圈壼門紋邊框,是宣德時期常見的裝飾性紋樣。
?
相同的器物亦可見于北京故宮和上海博物館的藏品中,是反映宣德皇帝宗教信仰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