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梁教授正在進一步拓展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的角色。該系傳統上定位為學術臨床學系。在該系旗下的威爾斯親王醫院,梁教授正不斷提高外科手術的成功率和精準度,從而增強病人的信心,同時在創新性手術方法方面進行探索。他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是他通過3D打印,在矯形外科手術前創建骨骼模型和手術導板。
因為人體骨骼中的鈣使掃描圖像成像非常清晰,所以3D 打印是制作骨頭模型的理想工具。通過計算機斷層成像技術 (CT) 掃描就可生成3D打印所需的檔案。對于骨癌手術、退行性關節炎、四肢校正及重組碎骨等各種情形,外科醫生能使用3D打印制作的骨骼模型進行會診、評估以及對外科手術進行規劃。
節約手術的成本和時間
威爾斯親王醫院通過采用FDM™技術的 Fortus® 3D制作系統打印外科手術導板和工具。在采用3D模型進行手術準備之前,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外科醫生大多憑借經驗和CT掃描來進行手術的設想和規劃,而在手術室才能對規劃方案進行驗證。采用3D打印模型準備手術縮短了手術過程,也提高了手術的準確性和成功率。“病人的3D打印骨骼模型被用于測試穩定板或螺釘的不同位置。3D打印令我們能進行深入評估和手術預演,能按病人骨頭的彎曲度更精確地放置植入體,令手術過程更順利。”梁教授說。“出血和術后感染的風險也會降低。”骨癌手術中,最常見的一個切口位置是位于膝蓋關節附近的股骨末端。切口位置的精確度是完全切除腫瘤并重建肢端正常功能的關鍵。對車禍造成骨盆骨折的矯正是醫院另一項常規手術,其要求精度同樣極高。對于復雜的手術操作,如確定螺釘放置角度和金屬植入體的位置,3D模型為獲得必要的精度提供了可供試驗的空間。從截骨矯正術(畸形骨矯正)到復雜的車禍骨折,威爾斯親王醫院都會用到3D打印技術,而術前采用3D打印部件平均可以將手術時間縮短一小時。
方法創新
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進修培訓中心生物醫學工程師徐振星說道:“3D打印技術的采用提供了一個創新外科手術方法的試驗平臺。此外,該技術也增強了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交流。借助3D打印部件,患者能更好地了解診斷和治療情況。”
梁教授說:“3D打印有助于我們推進醫療研發。在外科手術導板及手術器具制造領域,它(3D打?。┚哂泻艽蟮臐摿?,而且,3D打印所節約的成本可用于研發,最終惠及病人、外科醫生及研究人員。”
關于震旦3D
隨著3D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震旦3D將著力打造醫療平臺,計劃三年之內推動全國醫療體系、產業園區、高等職校建立200家以上3D打印中心,震旦作為3D打印中心合作運營方將提供引進行業資源、人員建制、推動市場化運作等專業服務項目,真正實現與3D打印中心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