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50年之間,人類有許許多多的發明,有些曇花一現,也有一些發明卻成為改變人類社會的里程碑。且讓我們來看看過去半個世紀,有哪些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代表性產物。
1971 磁碟片|移動存儲設備的先驅
現代人,尤其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可能很難想像,最早的電腦,功能大概還不及你辦公桌上正躺著的那臺計算機。電腦所用的存儲設備,曾經是打了孔洞的紙片,也曾經是磁帶。所以,當1971年,IBM開發出了8寸的磁片(Floppy Disk)時,可真是劃時代的進步。換個角度想,這可以算得上是現今隨身碟、記憶卡的始祖了。
?
其實,磁碟片的出現,代表人們有攜帶存儲資料移動的需求,所以磁碟片從8寸縮小到5.75寸,再進一步縮小到3.5寸,但因為受限于直接接觸式的讀取方式,容易導致資料損壞的問題,及軟件所需要的儲存空間愈來愈大,即使后來出現了ZIP、MO等升級產品仍然無法滿足需求,但一方面是難以與既有硬體共用,另一方面,容量也難以與CD-R、DVD等光碟相比較,于是大量的存儲逐漸為光碟及可以攜帶的機械硬碟(移動硬碟)所取代。直到快閃記憶體在2000年前后現身,磁碟片終于被隨身碟和記憶卡所取代。到了現在,講起一張3.5寸磁片容量僅有1.44MB時,對年輕人來說根本是都市傳說。
1981 PC|眾多科技大廠的起源
本業是商用電腦的IBM,在1980年決定制作小型化的、個人化的電腦,供應日益增長的低階計算市場。但由于當時有許多不同的廠商、制作不同格式的個人電腦,如王安、NEC等,IBM于1981年推出了IBM 5150,并決定開放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術資料,逐漸形成了個人電腦的「開放標準」。只不過,隨著老對手王安、NEC退出競爭,個人電腦發展的日新月異,逼得IBM退出個人電腦市場,包括Intel、微軟、HP、戴爾、宏碁、華碩、聯想等眾多業者,賺到的第一桶金都源自于當年的IBM PC。
?
走過40年,個人電腦衍生出了許許多多的分支,除了傳統的臺式電腦外,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PDA,甚至智慧型手機,當你因為疫情的關系,坐在家里用行動裝置處理公事,甚至如同數位游牧(Digital Nomad),「整個世界都是我的辦公室」時,或許很難想像,這些在40年前,還是天方夜譚,而今,卻已經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3 LED|人造光源的革命進展
說到LED,在現今的社會里,顯示器、手機需要它、照明需要它,就連電視、冷氣的搖控器上都有它,處處可見LED。現今LED的發明,要回溯到1993年,日裔美籍的中村修二,發明了藍色LED,決定LED商用化的起點。雖說在中村之前,紅色及綠色LED都已經問世,但藍色LED的出現,意味著三原色到齊,讓人類有了高能效的白光光源。
?
LED為什么在發明后的20年間快速發展?簡單來說,LED有著省電、明亮、壽命長、體積小、發熱低等優點。舉例來說,傳統燈泡每瓦(W)僅能提供10-11流明,但LED卻能提供75流明以上的亮度,2012年,美國Cree更創下254lm/W的歷史紀錄。換言之,在相同的耗電量下,LED能夠提供十倍于傳統燈泡的亮度,這也意味著省電效率可以高達十倍。因此,不僅大量用于照明、裝飾、指示,更可以作為顯示器的背光,甚至作為大型多媒體看板的顯示器。事實上,MiniLED及MicroLED已經成為顯示面板的未來趨勢,在可見的未來,LED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相信會是十分重要的最佳配角。
2001 iPod|數字音樂的奠基之祖
當你戴著耳機,在通勤上下班的路上享受自己喜歡的音樂、Podcast時,即使用的不是Apple的產品,但都該感謝喬布斯(Steve Jobs)在2000年靈光一閃,做出開發iPod的決定。不得不說,喬布斯的這個決定,不僅改變了人類聆聽音樂的方式,也開啟了現今音樂數字化的濫觴。
?
事實上,iPod不是第一個用硬碟或是快閃記憶體存儲數字音樂的載體,雖然在2000年到2010年左右,它的確帶領著眾多隨身音樂播放器,引領了一陣風騷。但真正讓它成為歷史中不可忽視一環的,其實是與其配套的iTunes Store。
?
透過銷售數字化的音樂,改變音樂銷售的模式,也讓iTunes Store成為人類史上最成功的數字音樂電商平臺。在其刺激之下,包括SONY、MSN、亞馬遜等業者都推出了數字電商平臺,數字音樂的發展改變原本以實體銷售為主的全球音樂市場。到了現在,雖然主流逐漸走向了線上串流播放,但iPod的出現,的的確確讓音樂走向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道路。
2011 加密貨幣|金融網絡化的先行者
對于現代人來說,加密貨幣或許只是一個距離日常生活很遠的「投資工具」,但從2011年逐漸為世人所知開始,它的出現,不僅改寫了人類歷史的貨幣種類,也讓全世界的貨幣支付產生了新的沖擊,包括行動支付、電子錢包之類的服務,都更為民眾所接受。
?
原本加密貨幣是一種作為突破國家主權、貨幣政策掛勾的加密貨幣體系,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也逐漸有國家,如中國大陸、瑞典、英國、新加坡等,研擬發行加密貨幣的可能性。
?
加密貨幣的發展,也逐漸改變了全球的金融體系,讓世界看到了金融網路化的可能性。今年以來,在部分巨頭的推波助瀾下,加密貨幣的暴起暴落,讓人看到金融化的加密貨幣回歸了嗜血的本性。但另一方面,也促使原本就存在的純網路銀行、行動支付等相關的金融系統快速發展。如今,隨著包括VISA、PayPal等組織或企業逐漸將加密貨幣列為支付選項之一,不管加密貨幣有沒有未來可言,數位經濟、數位金融仍有希望成為未來人類世界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