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京瓷和KDDI創辦人;一九三二年出生于鹿兒島市。一九五五年就職于京都的絕緣礙子制造商松風工業。一九五九年四月,獲得友人資助而成立京都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現稱京瓷),目前擔任名譽會長。此外還參與第二電電企劃(現稱KDDI)的設立以及日本航空(JAL)的重建。主要著作有《生存之道:對人而言最重要的事》、《稻盛和夫工作法:平凡變非凡》、《稻盛和夫的實踐阿米巴經營:全員獨立核算收支損益》、《稻盛和夫的實學:經營與會計》、《活下去的力量》等。
歷經多次挫折也不放棄、比任何人都更為強大的信念和熱情,使稻盛和夫成為世界級企業領導人,帶領京瓷跨越國際。無止境的夢想與利他的理念,讓他創造出躋身世界前500大企業的京瓷和KDDI;是什麼樣的生活環境、成長背景與人生際遇,成就了這樣的企業領導者?
一九六四年(昭和三十九年)四月,京都陶瓷創業五周年,從二十八名同仁起步的公司如今增至一百五十余名。全體同仁到和歌山的白濱溫泉,盛大慶祝五周年紀念。藉此機會,青山政次先生就任第二任總經理,我就任副總經理。
?
由小城鎮出發的小工廠,發展成百人以上規模的公司,有喜也有憂。一路上我們憑著一股熱情沖刺而急速成長,但我擔心遲早有一天會失去墾荒者的斗志,變成世間一般普通的公司。
?
平常,我偏好用「同志」或「夥伴」等用詞。因為與一般企業的創業過程不同,我們是以我為中心所結合成的八個同志,加上多人出錢以股東的身分支持才得以起步,彼此同心協力成為最重要的基礎。公司內的人際關系不是雇主與員工的上下關系,而是朝著同一個目標共同行動,實現夢想的「同志」關系,換句話說就是「共同經營」的橫向對等關系。自創業以來,我們心連心,發誓將互相為對方盡心,不遺余力,一個小小的公司,大家不團結的話將一無所成。
?
公司成員在十名或二十名左右的時候,容易產生強烈的一體感。例如,當業務行銷員沖回公司說:「達成交易了!」在場聽到的人都會一同歡欣鼓舞。或者一起工作到深夜,一聽到:「宵夜的烏龍面來了,大家暫時停下工作一起吃吧!」又是一陣歡呼,這就是小城鎮的工廠。我一直認為,像這樣以對待家人的心來經營,必能給員工和公司帶來幸福。
?
因此我思考著,該怎麼做才能將每個人的能力發揮到最大,為自己的生活目標而工作。再三思考的結果,我得到了回到創業起點的結論,讓全體員工參與經營。把全體依照工程與制品群分為數個小團體,每一個小團體都像一個獨立的中小企業,自行計劃管理,自行收支盈虧。
但各個小團體并非固定不變,而是像變形蟲一樣,為了適應環境而衍生增加,因此取名為「阿米巴經營」(變形蟲經營)。即使公司規模變大,仍依照公司事業的目的,分為數個會計獨立的小團體,如此一來,必然會使具經營者意識的人才輩出。而且阿米巴的全體成員,必定會掌握各小團體的目標,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因而提升個人的能力,為個人的生活目標而工作。
?
但有一個前提,公司必須擁有公認的經營哲學。京瓷的經營理念是,公司并非屬一部分人所有,而是夥伴全體所有。因此,員工能積極參與經營,為提升業績而盡力。
?
不僅如此,我又向員工強調「關懷之心」與「利他之心」的重要。因為徹底執行獨立核算收支盈虧,各團體容易為了爭取到更多預算而拼命努力,但做得過火就會萌生「只看得到自己」的利己意識,進而演變為各小團體互相攻擊,造成公司內部崩解。因此,各團體之間互相關心,堂堂正正的競爭,阿米巴變形蟲經營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
在以利他哲學為根基的阿米巴變形蟲經營制度之下,業績提升并不會立刻反映到薪資上。因為優秀的業績是貢獻給大家的,對業績好的阿米巴小團體,公司贈與名譽和榮耀。為大家做出貢獻所得到的充實感,獲得彼此信任之夥伴的感謝和贊賞,那才是身為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最高報酬。
?
京瓷之所以有今日的發展,完全歸功于經營哲學與阿米巴經營融合成一體所致。現在,日本國內的員工總數超過一萬三千名,共有三千多個阿米巴小團體,而且還繼續不斷地在擴大。
?
實踐阿米巴經營的同時,我為了與同仁達到同心一致而經常舉行聯歡會,有佳肴也有美酒,但是和一般的宴會不同,我們不胡亂喧鬧,互相圍坐著一邊喝酒、一邊談論工作上的煩惱及理想的職場樣貌,甚至連人生觀都無所不談。我非常喜歡與人討論,即使快到天明也舍不得放下酒杯散會。我也非常鼓勵員工們開聯歡會,總公司和各個工廠必定有聯歡會專用的和室。
?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道地的日本式,但我認為再也沒有比促膝討論更好的溝通方式了。只有在這個時候完全沒有上司和部屬之分,所有的人都敞開心坦率提出意見。也許看在別人眼里,我們好似在吵架,但正因為激烈的辯論,京瓷哲學的精髓才得以傳達給所有員工。聯歡會是心與心相連結的最佳場所,同時也是教育的場所。
一九八一年(昭和五十六年),我接到「伴紀念賞」主辦單位的聯絡,表示希望可以頒獎給我。「伴紀念賞」是東京理科大學伴五紀教授創辦,主旨在于彰顯在技術開發方面有貢獻的人。然而受獎當日,我卻不禁對滿心歡喜接受表彰的自己感到可恥。
一九八四年,財團法人稻盛財團成立,并創設了「京都賞」。對于創設京都賞的理由,我舉出了兩點。第一點是,如我先前所述,「為人類、為社會奉獻是身為人最高尚的行為」,這是我的人生觀。遵循這個觀念,我希望能向培育我至今的人們以及世界來報恩回饋。
第二點是,能夠讓一些不為人知努力不懈的研究者們,從心底感到歡欣鼓舞的獎項實在太少了。那些進行了不起的研究的人,往往都不為世間所知,一生致力于不顯眼的研究。我希望藉由彰顯這樣的人,能給予今后的研究者一些鼓勵。
京都賞的得獎人資格,是謙虛卻比別人努力一倍,對于自己的專攻極盡努力,了解自己且對于偉大的事物,抱持著虔誠之心。并且,其功績對于深化世界文明、科學、精神,都有卓越貢獻。
我認為,科學技術與精神層面必須兩者平衡發展,才能為人類帶來未來,比起科學的急速發達,精神層面的研究顯示出大大的落后。萬物皆有陰陽、明暗、與正負兩面。對于這兩面的理解以及發展必須平衡進行,才能帶來整體的安定。
作者:稻盛和夫
出版社:天下雜志出版社
作者期待自己的生命故事能提供給正在探尋自我或有心鉆研工作經營的人作參考,讓讀者從中取得不斷向前邁進的力量,從自己的專長著手全力以赴。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