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地區的服務業都各有不同特色,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說,如果問我,“臺味服務”的內涵是什么?相較于美式服務的“幽默”與日式服務的“禮貌”,我認為,臺味服務有一種富含人情味的“可愛”。以下是他對臺味服務的體驗分享。。
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兼礁溪老爺酒店總經理。秉持著服務熱忱,投身旅館業已有超過三十年的時間。自1993年服務于知本老爺酒店起,即致力推展優質的休閑旅游文化。目前帶領老爺酒店集團海內外共建12間飯店,努力成為“華人的服務專家”。
前幾天, 我到南部一家小店吃面, 看到墻上掛著一塊顯眼的牌子寫著: “請留意您的機車是否被拖吊, 謝謝!”再抬頭一看, 四個LCD 螢幕并在一起,分別呈現店外路口四個角度的監視畫面。因為很多人把車停在附近進來吃面, 為了避免客人吃完面后出去, 突然發現“車子不見了!”老板貼心地架了好幾臺監視器,讓顧客隨時注意他們的交通工具。
這就是臺灣式“體貼”的展現。要是外國觀光客看了一定很吃驚, 一個小店家也能主動做到這種地步,而且不求回報。
三個特質,營造臺味服務內涵
若是用現代服務業的語言來詮釋臺味服務,我觀察到,臺味服務的特質有三點:分別是沙必思精神〈日語,免費附加服務之意〉、不論產品價格的極致客制化,以及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創新力。
特質?1)沙必思精神,交個朋友吧!
臺灣市場中最常見的“買青菜送蔥”, 大概是“沙必思精神”最寫實的注解。在早期移民社會的背景下, 店家習慣主動多送老顧客一點額外產品和服務, 凝聚彼此感情, 也建立人際網路, 用“交朋友”的心態來做生意。這種濃濃的人情味成了臺味服務的鮮明特點。
美發店的演變是另一個有趣現象。大概只有臺灣的美發店,會在洗剪服務外, 還額外附送按摩。一開始,可能是因為婆婆媽媽們辛苦一整天, 既然來了, 為了讓她們好好放松, 于是在洗頭前“順便”按摩幾分鐘。到后來,這變成臺灣美發服務的一大特色。日本有雜志專門介紹臺灣美發店的服務,有些日本OL ,甚至來臺特地體驗何謂“洗發+按摩”的臺式洗頭。
前幾年,日本發明了洗頭機,可以自動幫你洗頭,不耗費人力。一臺要價百萬的洗頭機,進入臺灣后卻遭遇失敗,就是因為臺灣人還是習慣有人幫你按摩、邊沖水邊問你:“水溫可以嗎?”這就說明看似附加的服務, 一樣可以形成競爭障礙。
特質?2)不論產品價格的客制化,一種產品萬種變化
臺味服務中的客制化,是不論價格的。不是只針對高價產品、頂級客層才做,而是再平凡的產品,都能因客制宜。
手搖飲料店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少冰半糖、微糖去冰,加珍珠、椰果、仙草隨你喜好,老板可以為每個人調出最符合個人喜好的飲料。這種充分客制化,今天已經發展成每個臺灣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服務。
而從單一產品衍生出千變萬化, 也是臺灣人擅長的本領。像傳統小吃“蚵仔煎”,碰到有些人不敢吃蚵仔,便有了改良版“蛋煎”的出現。客人反應喜歡吃蝦,“蝦仁煎”應運而生,單價甚至比原先的蚵仔煎還高。讓顧客有更多選擇的同時,也能賺取更多利潤。
特質?3)傳統再創新,將文化帶進服務
第三個特色,是巧妙地融入傳統,再變成自己的故事。
比如著名的鳳梨酥品牌微熱山丘,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點,就是每位走進店里的客人,不管買不買產品,都能免費受到一個鳳梨酥搭配一杯茶的招待。微熱山丘一年送出的鳳梨酥個數以百萬計,但因為他們的“不計較”,反倒帶來上億元的商機。
而這個動作的精神源自何處?是從前臺灣社會最傳統的“奉茶”。熱心人在街口放置茶水,供路人解渴,稍作喘息,這份心意實在非常美麗。微熱山丘沿用“奉茶精神”, 把“進來我的店里喝杯茶”變成服務特色,喝茶的同時提供試吃,再搭配以在地土鳳梨用心制作的產品,輔以創新技術和精致包裝,就營造出一個高質感又具有動人故事的臺灣品牌。
臺味服務的這些特色,放在今天服務業的競爭環境中,會是優勢嗎? 毋庸置疑,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對于如何發揚臺味服務,讓更多人乃至于更多國家知道,我們必須更有意識地來思考和實踐。
進階深化的功課
SOP是這幾年風行于臺灣服務業的觀念,強調把服務步驟標準化。這個概念源自西方,不過,國外企業大多會先溝通品牌精神,以企業文化作為核心價值,再向下發展。不管是麥當勞、星巴克,都各有各的品牌訴求, SOP作為工具和方法,終極目標是把品牌訴求精準地傳遞到消費者手上。
在美國,店家在要贈送客人免費服務時,會以“您今天有發生什么好事嗎? 我們希望借由我們的服務,為您紀念這個特別的日子”等各種巧思,使消費者覺得驚喜。這是臺灣服務業要延伸的另一項能力:懂得讓顧客理解并感受到服務的附加價值。也就是說,服務的可貴和獨特性,服務業自己要懂得大聲說。
服務業愈要往高附加價值發展,愈必須著重體驗的過程,并且要用構思過的語言,把每個環節的目的和理由告訴顧客。像日本服務業以達人精神著稱,不管是用料、做工、品牌緣起,往往都可以說出一個真實動人的故事,臺灣的服務業要往“深”處走,成為有個性的品牌,也得朝這個方向邁進。
檢視一下臺灣的手搖飲料市場, 這類的茶飲價格大概位在一杯五十元上下,差異性不大。考量現代人的養生需求,我認為往高價走,發展更講究的產品,一定是可行的。舉凡泡的茶葉、茶葉的香氣、用的糖、季節差異,把當中的學問和產品結合,認真地說給顧客聽,差異性自然可以凸顯,只要贏得市場認同,“價值”連帶就能反映在“價格”上。
三個關鍵字,期許臺味服務飄香世界
放眼未來,若要歸納幾個臺味服務的關鍵字,我認為是“融合”、“多元化”與“主動”。
融合交流,不斷更新
日式品牌比較純粹,“新”就是根據技術與需求不斷創新,“舊”則是延續百年傳統,不斷傳承。但臺灣不太一樣,臺灣社會的族群、文化一直不斷交錯融合,造就各種突破、激蕩最好的溫床。
多元呈現,執行到位
正因為如此,只要有消費者喜歡,就會有人去創造相對應的服務。以自助餐為例,從最經典的臺式料理自助餐,到現在不停竄出的日式、泰式、美式自助吧, 甚至有餐廳把火鍋都帶進去。臺灣企業有很多想法, 并且有能力去實踐,這種執行力非常可貴。
主動服務,貼心有感
從送蔥、送辣椒的文化來看,臺灣一直擁有“在顧客開口前,先提供服務”的主動特質。這在國外是帶有很高價值的態度,但也成了服務業的兩面刃。如何將這份主動、貼心,轉化成消費者的“有感”,是重要的關鍵。
沈方正執行長“做好差異化,小店就是名店”,正是“臺味服務”精華所在。也期勉對服務業充滿憧憬的朋友們,找出您最拿手的差異化,并將“我”放到最小,一切的可能將遠超乎您的想像。“臺味服務”帶路,成功就在不遠方,等待您的邁進!
嚴格來說,直到最近十年,臺灣服務業才開始飛快發展。愈來愈多國際品牌進駐、愈來愈多觀光客進入臺灣,把服務業從在地競爭拉升到一個必須打國際仗的戰場。過去,臺灣經濟偏重制造業導向,所以從國家到企業集中全力,成功建立起MIT〈臺灣制造〉的世界品牌,然而,隨著經濟結構轉變,此刻,是要好好深耕“臺味服務”的時候了。
只要每一個服務業工作者,都能抱著這樣的理想、共識,一起向前走,有一天,臺味服務一定可以飄香世界。(本文出自天下雜志出版《臺味服務,沈方正帶路》)